躯体化障碍
什么是躯体化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主要临床表现,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或明确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但有证据表明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是一种慢性的严重疾病,以各种躯体不适为临床特征,尤其是以伴有各种疼痛以及胃肠道、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包括躯体化障碍、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身体变形障碍、躯体形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等临床类型。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都不能打消其疑虑。本障碍男女均有,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躯体形式障碍的表现 (一)躯体化障碍 患者常常有很多不确定的躯体主诉,可以涉及到身体上任何部位,但常见的是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痛经、疲劳、晕厥、性交痛和性欲缺乏等。虽然最开始以躯体症状为主,但焦虑和抑郁也可出现。 1.疼痛 这是一组经常存在的症状,部位常很广泛,如头部、颈部、腹部、背部、关节、四肢、胸部直肠等各种性质的疼痛,不固定于某一处。 2.胃肠道症状 这一组症状也很常见。如暖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某些食物引起特别不适,胃肠道检查仅见浅表性胃炎或肠道激惹综合征,难以解释患者经常存在的严重症状。 3.性功能障碍 常见性冷淡、勃起和射精障碍、经期紊乱、经血过多等。 4.假性神经症状 这类症状提示神经系统疾病,但检查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证据,常见的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失音、尿潴留、触觉或痛觉缺失、复视、失明、失聪、抽搐等转换症状。 (二)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的表现 患者常主诉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为此感到痛苦,但医学检查不能发现躯体疾病和任何器质性病变证据。病程多在半年以上,有显著的社会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有:疲乏无力、食欲缺乏,以及胃肠道或泌尿系统不适。其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丰富,病程不一定都长达2年以上。 (三)躯体变形障碍的表现 主要见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患者坚信自己身体外表,如鼻子、嘴唇等部位,存在严重缺陷,或变的很难看,要求进行矫形手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使其外貌有轻度变异,也远非患者认为的那么难看,这类观念不为解释所动摇。 (四)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表现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又称心困性疼痛,有时临床上把一些原因不明的慢性疼痛统称为慢性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各部位的持久性疼痛,使患者感到痛苦,或影响社会功能,但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引起起这类持久性疼痛症状。典型的疼痛部位是头痛、非典型面部痛、腰背痛和慢性盆腔痛,但身体其他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疼痛。疼痛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性质可为模糊的钝痛、胀痛、酸痛或锐痛。临床上有证据表明:心理因素或情绪冲突对这类疼痛的发生、加剧、持续和严重程度起了重要作用。发病高峰在30—50岁之间。女性患者2倍于男性,以体力劳动者居多,有家族聚集倾向。患者常以慢性疼痛作为其突出症状而反复求医,往往使用过多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甚至外科手术治疗,未能取得确切疗效,常导致镇静、止痛药物依赖,并发焦虑、抑郁和失眠。 (五)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主要表现为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系统(如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征。病人在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基础上,又发生了非特异的,但更有个体特征和主观性的症状,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经检查这些症状都不能证明有关器官和系统发生了躯体障碍。因此本障碍的特征在于明显的自主神经受累,非特异性的症状附加了主观的主诉,以及坚持将症状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 (六)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 1.症状是主要或完全受自主神经支配与控制的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所致。 2.最常见最突出的是累及心血管等系统(“心脏神经症”)、呼吸系统(心因性过度换气和咳嗽)和胃肠系统(“胃神经症”和“神经性腹泻”)。 3.症状通常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特点是:以自主神经兴奋的客观体征为基础,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第二种类型的特点,更具个体特异性和主观性,而症状本身是非特异的,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等。 4.病人把症状归于特定的器官或系统(与自主神经症状相同的系统),但任何一种类型症状.部无法找到有关器官和系统存在器质性病变的证据。 5.本病的特征临床相在于以下三方面的结合:明确的自主神经受累、非特异性的主观主诉,以及病人坚持将之归咎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 6.许多病人存在心理应激或困难和问题,有一部分病人并非如此。 7.有时可有生理功能的轻度紊乱,如呃逆、胃肠胀气、过度换气,但这些本身并不影响相应器官或系统的生理功能。
疾病检查:
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 一旦医生确定病人的疾病是躯体化的心理障碍,那么就可根据其症状丰富多彩和慢性迁延的特征与其他类似精神疾病进行区别, (一)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躯体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1项:①对躯体症状过分担心(严重性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称),但不是妄想;②对身体健康过分担心,如对通常出现的生理现象和异常感觉过分担心,但不是妄想。 (3)反复就医或要求医学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4.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如疑病症、焦虑、惊恐障碍,或强迫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 本障碍有时合并存在躯体障碍,必须注意以免漏诊。 (二)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1)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在下列4组症状之中,至少有2组。①胃肠症状,如腹痛、恶心、腹胀或胀气,嘴里无味或舌苔过厚,呕吐或反胃,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②呼吸循环症状,如排尿困难或尿频、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异常的或大量的阴道分泌物。③皮肤症状或疼痛症状,如疤痕,肢体或关节疼痛、麻木,或刺痛感。④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不能发现躯体障碍的证据,能对症状的严重性、变异性、持续性或继发的社会功能损害作出合理解释。 (3)对上述症状的优势观念使病人痛苦,不断就诊,或要求进行各种检查,但检查结果阴性和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存在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但不占主导地位。 2.严重标准 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2年。 4.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心境精神障碍、适应障碍、或惊恐障碍。 (三)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 1.躯体症状的主诉具有多样性、变异性的特点,但构成躯体化障碍的典型性不够,应考虑本诊断。 2.除病程短于2年外,符合躯体化障碍的其余标准。 (四)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诊断标准 1.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 2.至少有下列2项器官系统(心血管、呼吸、食管和胃、胃肠道下部、泌尿生殖系统)的自主神经兴奋体征:①心悸;②出汗;③口干;④脸发烧或潮红。 3.至少有下列l项病人主诉的症状:①胸痛或心前区不适;②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③轻微用力即感过度疲劳;④吞气、呃逆、胸部或上腹部烧灼感等;⑤上腹部不适或胃内翻腾或搅拌感;⑥大便次数增加;⑦尿频或排尿困难;⑧肿胀感、膨胀感或沉重感。 4.没有证据表明病人所忧虑的器官系统存在结构或功能的紊乱。 5.并非仅见于恐惧障碍或惊恐障碍发作时。 (五)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1)符合躯体形式障碍的诊断标准。 (2)持续、严重的疼痛,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疾病做出合理解释。 (3)情感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直接导致疼痛的发生。 (4)经检查未发现与主诉相应的躯体病变。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或因难以摆脱的精神痛苦而主动求治。 3.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4.排除标准 (1)排除检查出的相关躯体疾病与疼痛。 (2)排除精神分裂症或相关障碍、心境障碍、躯体化障碍、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
疾病治疗:
躯体化障碍的治疗概要: 躯体化障碍需配合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而且要尽早使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调整患者所处的环境对矫正疾病行为、发展健康行为至关重要。针灸、理疗是治疗慢性疼痛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 躯体化障碍的详细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 最好的治疗是医生与患者保持平静、稳定、有支持性的关系,帮助缓解症状,使其避免进行各种昂贵和危险的诊断和治疗性检查。然而,医生必须保持警惕,病人也有可能其正罹患躯体疾病。 (一)药物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的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且与躯体症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单纯的心理治疗起效缓慢,需配合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而且要尽早使用。国内有报道阿米替林50~100mg/天,两周内有效率达88.8%,多虑平为87%。其疗效机制大致有三种解释:①通过缓解焦虑起效,但一般抗焦虑药效果不显著,只有三环类抗抑郁剂效果明显;②疼痛和躯体不适只不过是抑郁症状的一部分,抑郁缓解后症状也随之消失;③有研究发现,感觉/疼痛阈的降低与5一HT的水平下降有关,三环类抗抑郁剂可阻止5一HT的重吸收,因而提高了感觉阈值。 用抗抑郁剂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剂量要小,如阿米替林每天50 mg即可奏效,因药物量大时副反应增加,避免病人误认为躯体症状加重;②为减轻副反应,加深睡眠,便于白天的活动,特别是在症状好转后可在睡前一次服用;③治疗前必须讲明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如口干、便秘、心悸等,以解除患者的担心;④药量要注意个体化。要强调治疗有一个巩固过程,其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病程、个性和环境等因素。 (二)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本病患者除诉述众多躯体症状外,还有着漫长而无甚效果的就诊经历,情绪紧张而焦虑。医生要特别有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让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对治疗抱有希望。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的接触技巧至关重要。患者常表现依赖性、表演性及受到伤害的疾病行为,好抱怨或感到委屈。有的患者沉湎于痛苦中,习惯于对药物的依赖,有的甚至带有敌意或威胁,使治疗者处于被动地位或缺乏信心。医生既要对患者的痛苦表示同情和理解,又要引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既定的治疗目标和已获得的成果上,如睡眠改善、疼痛的减轻等。要勉励病人将轻微的躯体不适如同正常感知的一部分,并与之和平相处。宜逐渐增加活动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心理治疗更为重要。主要采取系统、个别的短程面谈的方式,每次至少20分钟,疗程约3个月。治疗的目的在于让患者认识到不良疾病行为,分析引发疾病的有关因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对生活事件及躯体病痛的正确态度。 2.认知疗法 首先要让患者认识到,虽然病痛是他真实的感受,但并不存在器质生病变,对生命、健康不会带来任何威胁,要纠正错误的认知,重见正确的疾病概念和对待疾病的态度,学会与症状共存,要转移注意,尽量忽视它,并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3.精神动力疗法 精神动力学派认为慢性心因性疼痛是一种情绪的反应,象征着患者好斗性的升华或失去心爱物的反应,疼痛能使压抑的内心找到寄托。帮助病人探究并领悟症状背后的内在的心理冲突,对症状的缓解有效。 4.环境及家庭治疗 调整患者所处的环境对矫正疾病行为、发展健康行为至关重要。医生要协助病人增强对社会环境和家庭的适应能力,鼓励病人努力学会自我调节,尽早摆脱依赖性。其配偶和亲友对病人的疾病和痛苦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改变消极、冷漠、歧视的态度,建立积极、关心、帮助的家庭氛围。有研究表明,短期或长期家庭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是十分有效的。 5.催眠暗示疗法 对某些暗示性较强的患者有短暂疗效,一般认为单用催眠治疗效果不大,疗效也不持久。 (三)其他治疗 针灸、理疗是治疗慢性疼痛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有研究证明,针灸对4/5的慢性疼痛病人有效,经对照研究证明,皮神经刺激术不仅可起安慰、暗示效应,低频率刺激可通过内啡肽,高频率刺激通过5一HT起作用。保健气功锻炼是一种自我调节和放松训练的好方法,可用于治疗焦虑症状明显的患者。
预防预后:
目前该病病因不清,具有家族聚集性,患者常有人格障碍,如自我中心(自恋人格)和过分依赖他人(依赖性人格)。 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