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阴白斑
什么是女阴白斑
?
女阴白斑,是指女阴部皮肤、粘膜失去正常色泽、不同程度地变白、粗糙、甚至逐渐萎缩,或伴有阴部奇痒、疼痛和其它症象。其病变区域可在大小阴唇、阴蒂部,也可蔓延至会阳、肛门及阴股部。祖国医学虽无“女阴白斑”的病名记载,但从临床症状来看,可归于“阴痒”、“阴肿”、“阴疮”、“阳痛”的范畴。”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肝经湿热女阴白斑:阴部红肿而痒,皮肤色素减退,或伴湿疹,黄带多,或口苦溲赤。舌苔黄腻或薄黄,脉弦细或弦滑。 脾湿下注女阴白斑:女阴皮肤发白,增生肥厚,溃疡流水。疼痛,白带多,舌苔多白腻,脉濡细。 血虚肝旺女阴自斑:女阴刺痛,奇痒难忍,夜间尤甚,外阴皮肤干燥变白,失去弹性,头晕目眩,月经量少,苔薄自,舌质偏淡,咏弦而虚。 肝肾阴虚女阴白斑:女阴刺痒萎缩,色白,腰膝痠软,或头晕目眩,急躁失眠,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肾阳虚衰女阴白斑:女阴干枯色白,有裂纹,甚至萎缩,弹性消失,局部瘙痒或刺痛,月经量少或闭经。少腹冷痛,腰痠乏力,舌淡苔薄,脉沉细尺弱。 鉴别分析 肝经湿热女阴白斑与脾湿下注女阴白斑:皆因湿邪所侵为患。肝经湿热女阴白斑,缘由七情所伤,肝经湿热流注下焦,浸渍女阴所致。本症多见于女阴白斑的初期,阴部红肿而痒,皮肤色素减退,或伴有湿疹,黄带多,口苦溲赤,舌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滑等。治宜清肝泻火,和血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脾湿下注女阴白斑,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郁化热,湿热下注,浸渍女阴,且脾虚不能发挥其滋、濡、润的作用,引起女阴皮肤发白,增生肥厚。溃疡流水疼痛,白带多,舌苔白腻,脉濡细。治宜清利湿热,健脾止痒,方用萆薜渗湿汤。 血虚肝旺女阴白斑与肝肾阴虚女阴白斑:同为虚证。多患于病久不愈,以致阴亏血虚,肌肤失去濡养所致。前者偏重于血虚风燥,临床特点为;女阴皮肤干燥变白。失去弹性,并兼有血虚肝旺的见证(如头晕目眩,月经量少,苔薄,舌质偏淡,脉弦而虚)。治以养血活血,清肝祛风。方用四物汤加白蒺藜、鸡血藤、川断、紫草、百部。后者偏重于阴精不足,临床特点为:外阴刺痒,萎缩色白,兼有肝肾阳虚的见证(如腰膝痠软,头晕目眩,急躁失眠,舌质红,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和血润肤,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当归、赤芍。 肾阳虚衰女阴白斑:缘由肾阳虚衰,精气不能充养阴器而致女阴皮肤干燥萎缩变自。其临床多见于女阴白斑久不愈着,呈现于枯变白有裂纹,甚至萎缩,弹性消失,性生活困难,局部瘙痒或刺痛,月经量少或闭经,少腹冷痛,腰痠无力,尺林弱。治宜温肾助阳,祛风止痒,方用右归饮加蛇床子、仙灵脾、成灵仙。 女阴白斑的病变虽在会阴部位,但根据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及“审证求因’’的辨证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及冲、任、督三脉气血运行失常有关。初期症状,多呈红肿刺痒,以脾经湿热下注、肝经湿热为常见,渐至血虚肝旺、肝肾阴虚、肾虚阳衰。后期呈现女阴干裂萎缩,有虫爬感,局部阵阵剧痒,或针刺样疼痛。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配合外用药物,如用白斑熏洗方熏洗外阴。女阴白斑膏外敷局部,或配合针免治疗等,效果更好。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脾虚湿盛 1,临床表现:外阴瘙痒疼痛,皮肤发白,增生肥厚,局部溃疡流水。白带量多,时黄白相兼,或伴食欲减退,神疲乏力。舌苔白润或白腻,脉濡细。 2,病因病机:脾虚不运,水湿下流,漫淫女阴。 3,治法:健脾化湿,佐祛风止痒。 4,方剂: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药物:党参10g,白术15g,山药30g,白芍15g,苍术10g,车前子10g(包),茯苓10g,陈皮6g,甘草3~6g,防风10g,白鲜皮10g,柴胡3g。 方义:方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健脾和胃,益气利湿。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即痛泻要方,疏肝祛风,健脾化湿,移用于此有止带、止痒之效。苍术、白术苦温燥湿,车前子、茯苓淡渗利湿,防风、柴胡升阳祛风除湿。白鲜皮为瘙痒专药,有清利湿热作用。 加减:带下量多者,加苡仁、黄柏、椿根皮、乌贼骨。清热利湿以止带。局部痒痛加白蒺藜、白芷,祛风止痒痛。 5、变通方:六君于汤(《医学正传》)或参苓白术散(《局方》)加减,以健脾利湿,和中化浊。 (二)肝经温热 l,临床表现:外阴红肿、奇痒难忍。皮肤色素减退,或伴外阴湿疹,局部湿润浸渍,带下色黄。伴胸胁苦满,口苦,小便黄或淋痛不畅。舌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肝经循于外阴,湿热下注,浸溃女阴,致成局部皮肤变白、奇痒、红肿。为症情变化之初期。 3,治法:清肝利湿。 4,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合萆薢渗湿泐(《疡医大全》)。 药物:龙胆草l0g,车前子10g,地肤子10g,生地15g,黄柏6~10g,丹皮5g,炒山栀6~10g,泽泻10~15g,当归l0g,甘草6g,滑石15g(包),萆薢10~15g。 方义:龙胆草、山栀,黄柏清肝火,生地、当归、丹皮凉血热,革薜、甘草、滑石、车前子、地肤子、泽泻利湿从小便而下。 加减:黄带量多,加椿根皮、乌贼骨、苡仁止带;奇痒难忍,加白鲜皮、白蒺藜祛风止痒。 5、变通方:以外阴红肿痒痛为主者,可用三黄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三)肝郁血虚 l,临床表现:外阴奇痒、刺痛,夜间尤甚,局部皮肤干燥变白,粗糙而失去弹性。伴头晕目眩,胸胁不舒,心情优部,月经后期,量少。舌质淡,脉虚弦。 2,病因病机:七情内伤,肝气郁结,郁久而热,伤及阴血,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外阴痒痛干燥粗糙。 3,治法;养血活血疏肝。 4,方剂:逍遥散(《局方》)加减。 药物:柴胡10g,当归15g,赤芍15g,茯苓10~15g,白术10g,炒黑荆芥3~6g,甘草6~10g,旱莲草15g,制首乌15g,黑大豆30g,白鲜皮15g,益母草30g。 方义:当归、赤芍、益母草养血活血,茯苓、白术健脾,柴胡疏肝,旱莲草,首乌、黑大豆养肝和血,炒黑荆芥入血分而有祛风止痒作用,白鲜皮利湿止痒。 加减:奇痒难忍者,加白蒺藜、沙苑子、蛇床子止痒;刺痛不适老,加丹皮、丹参、紫草清热凉血;皮肤粗糙。加鸡血腥、生地和血润燥。 5,变通法;四物汤(《局方》)合二至丸(《医方集解》)加减,和血润燥。 (四)气血不足 1,临床表现:外阴奇痒,皮肤粗糙、变白,增生肥厚,有萎缩性改变。伴头晕目眩·匠色无华,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舌质淡,脉虚细。 2,病因病机:脾气不足,心血虚亏,气血不足以濡养外阴肌肤,致生女阴白斑。 3,治法:益气养血,健脾补心。 4,方剂: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生黄芪15g,白术10g。当归l0~15g,白芍10g,党参10g,炙甘草6~l0g,茯苓15g,炙远志6g,炒枣仁10~15g,桂圆肉15g,木香3g,鸡血藤15~30g,益母草15~30g。 方义:方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枣仁,桂圆肉、当归、白芍养血安神,鸡血藤、益母草有活血祛风作用,远志安神,木香理气,合而为补养气血之剂。 加减:可加人旱莲草、制首乌、黑芝麻、黑大豆,以和血养血,润肤化燥。奇痒者加白蒺藜、白鲜皮祛风止痒。 5,变通法:人参养荣汤(《局方》)加减,益气和血。 (五)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外阴刺痒灼热,干燥萎缩,皲裂色自。头晕目眩,烦躁失眠,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病久不愈,肝肾阴血虚亏,肌肤失荣而萎缩皲裂。 3,治法;滋养肝肾,和血润肤。 4,方剂:滋水清肝饮(《医宗己任缩》)加减。 药物:当归15g,赤白芍各15g,白术10g,茯苓15g,山萸肉10g,生熟地各10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g,柴胡6g。 方义:本方由六味地黄丸与逍遥散两方组成,山萸肉、生熟地、山药滋肾养阴,当归,赤白芍、生熟地养血和肝,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丹皮凉血,柴胡疏肝,泽泻渗利。 加减:可加人旱莲草、女贞于、制首乌、枸杞子以增强滋养肝肾作用。 5,变通法:杞菊地黄丸(《医级》)加二至丸(《医方集解》)、四物汤(《局方》)。 (六)肾虚寒凝 1,临床表现:外明白斑久而不愈,局部干枯变白,萎缩有裂纹。弹性捎失,刺痒疼痛。月经量少或闭经,腰酸乏力,小腹冷,四肢不温。性生活困难,性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边尖可有瘀点(斑),脉沉细、沉涩。 2,病因病机:病久及肾,阳气不足,寒气内生,血瘀阻络,局部肌肤失养。而成外阴干枯萎缩。 3,治法:温肾助阳,散寒活血。 4,方剂:二仙汤(经验方)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药物:仙灵脾15g,补骨脂15g,巴戟天10g,当归15g,川桂枝10g,赤白芍各15g,丹皮10g,茯苓15g,桃仁6g。 方义: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温肾助阳,润而不燥;当归、芍药、丹皮、桃仁活血通络,桂枝通经散寒。茯苓健脾养心。 加碱:性生活困难,性欲减退者,可加入菟丝子、川续断补肾;局部痒痛,加威灵仙、蛇床子、白蒺藜祛风止痒。 5,变通法:右归饮(《景岳全书》)合四物汤(《局方》)加减。 【医家经验】 (一)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经验 1,内服方:丹参30g,当归、赤芍、紫苏、白芷、巴戟天、仙灵脾、桂枝各15g,丹皮20g,鸡血藤45g。水煎服。用以温肾壮阳,活血化瘀,祛风止痒。阴痒、带下加土茯苓、苡仁各15g;少气自汗无力,局部萎缩,加黄芪30g,陈皮10g;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各15g;局部肥厚,角化,加三棱、莪术各10g。 2,外洗方:马齿苋30g,艾叶、川椒,硼砂各l0g,阴痒甚加生蒲黄、当归各15g。水煎外洗患处。 3,外涂方:①治自膏I号:血蝎40%,马齿苋20%。生蒲黄20%,章丹10%。延胡索5%,枯矾5%。制成软膏,每日局韶外涂1次。用于皮肤增厚者。②治白膏Ⅱ号:血蝎20%,生蒲黄50%,章丹10%,蛤粉10%,白芷5%,铜绿5%。制成软膏。每日简部外涂1次。用于皮肤黏膜菲薄者。[胡熙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下),上海:文汇出版杜,1989,90~l00] (二)蔡小荪经验 本症治疗应首治脾气,脾健则肌肤得养,湿无从生。在健脾益气基础上。少佐化湿,乃治疗关键。用药以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白芷、乌贼骨、蛇床子等为主。妇女经带二物,多则伤身,多少适中方为阴平阳秘、冲任调和。本症常有经期、质、色、量的改变,当求因为主,适应周期,因势利导,调经对治疗本症有利。对阴痒者,宜用止痒手段治标。一则用蛇床子、野菊花、紫地丁、蔷蔽花、鱼腥草、土茯苓、白芷、细辛等药水煎熏洗。二则用祖传爽阴粉(川芎、白芷、细辛,防风、蛇床子、黄柏等)研末,薄雾状喷施患部。其外治的次数,要与症状改善成正比。经内服、外治,症状、体征改善后仍需用药巩固,每以健脾丸、二妙丸续服,以断其根。[陈旦平,蔡小荪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经验,中医杂志,1997,38(4):205] 【外治法】 (一)熏洗法 l,处方:苦参、白鲜皮、蛇床子。何首乌、仙灵脾、补骨脂各30一50g。 用法:水煎后趁热熏洗。水温后浸泡局部病变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处方:菌陈蒿、蒲公英、紫花地丁、地肤子、何酋乌备30g,冰片1,5~2,5g(后下)。 用法:水煎后趁热熏洗,水温后浸泡局部病变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适于肝郁血虚型。 3,处方:当归、赤白芍、首乌各15g,防风10g,生甘草6g,, 用法:水煎后趁热熏洗,水温后浸泡局部病变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适于气血不足型。 4,处方:苦参、蛇床子、野菊花,艾叶各15g,明矾l0g(后下)。
预防预后:
女阴白斑,主要由肝、脾、肾功能失词而引起,脾虚生湿,湿邪下注而为胡痒、带下;肝郁血虚,郁久生热,灼伤阴觑,引起局部痒痛,丑皮肤无泽-肾精亏损,阴液不足以滋养外阴,故局部皲裂、增厚、粗糙。同时,局部痒、痛、干、萎、发白。有气血不调,风、湿、热、寒内侵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