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白斑
什么是黏膜白斑?
黏膜白斑(leukoplakia)是由于黏膜上皮发育不良形成的局限性角化过度及增生反应的白色斑片,不易擦掉。通常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但目前认为其与口腔鳞癌关系较小。黏膜白斑的总恶变率为6%~17.5%。本病的发生率为1%~3%,50~70岁最常见。男性多于女性。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白斑多发生于40~70岁的男性,主要发生在颊、唇、舌,其次为硬腭、牙龈等处。外观和范围不一,为界限清楚的白色光滑斑点、斑片。呈乳白色肥厚性斑块者,表面可粗糙、无光泽,触之较硬,角化明显时可发生裂隙、出血、继而可发生溃疡。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微疼痛或针刺感。若除去局部刺激因素,部分可恢复正常。当发生于口腔鳞癌的高危部位(口底、舌腹外侧、软腭)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2.女阴黏膜白斑 多发生于绝经期后的妇女,好发于女性的阴蒂、大阴唇内侧、小阴唇、阴道黏膜和男子的龟头、包皮等处。损害为大小、形态、数目不一的肥厚性斑片或斑块,界限清楚,乳白色或灰白色,常伴有瘙痒,经常摩擦和搔抓,可致裂隙、水肿、苔藓样变和继发感染。黏膜白斑如有浸润、硬结、溃疡,且长期不愈,应考虑癌变可能,应及时做病理检查。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根据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可以诊断。 长期存在的黏膜白斑均应作活组织检查,及早发现间变或癌变。与日光性角化病继发的鳞状细胞癌相比,由黏膜白斑继发鳞状细胞癌的转移倾向要大得多。此外尚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黏膜扁平苔藓常累及口腔黏膜,为光泽样乳白色丘疹,可融合成网状,表面无角化粗糙,多伴有皮肤扁平苔藓,组织病理可以鉴别。 2.口唇红斑狼疮为边界清楚的红斑或灰白色斑,可有粘连性鳞屑或糜烂,有时绕以紫红色晕。 常在颜面、耳轮等处有盘状红斑狼疮损害,必要时可作组织病理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3.白癜风仅为局部色素消失变白,界限清 【鉴别诊断】 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诊断。扁平苔藓、念珠菌病、白色海绵状痣、萎缩硬化性苔藓、白癜风。
疾病治疗:
【治疗】 1.消除病因、改善口腔卫生、戒烟、矫正不合适的义齿及牙齿咬合不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搔抓,积极治疗外阴、阴道及宫颈炎症,轻微病变可自行消退, 2.定期复查。尽早明确损害为良性或原位间变。 3.良性皮损,酌情局部外用止痒、抗增生药物:如达克罗宁霜、苯甲酸雌二醇软膏、0.05%维A酸霜、氟尿嘧啶软膏。原位间变损害可采用冷冻、电干燥法、放射性核素、浅层x线或手术治疗。
预防预后:
【病因】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为口腔及阴部黏膜长期受到外界慢性刺激所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增生反应。口腔黏膜白斑与吸烟、义齿、牙齿咬合不良、热而辛辣刺激饮食、口腔及阴部卫生不良等长期刺激有关。女阴黏膜白斑则与阴道分泌物的长期刺激、慢性炎症等有关。 【组织病理】 ①非发育异常性黏膜白斑病: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细胞无不典型增生,真皮淋巴细胞浸润。②发育异常性黏膜白斑病:表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大小与形态不一,排列紊乱;核大深染,核分裂增加;出现个别角化不良细胞,可有基底膜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