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什么是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是由前列腺慢性复发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前列腺慢性炎症,常有慢性尿路感染病史。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等。Brunner在1983年统计的600名各种前列腺炎患者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只占5%,而前列腺痛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占绝大多数。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表现多样,虽然可由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迁延而来,但多数患者没有急性前列腺炎的病史。个别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而是因为无症状的菌尿就诊时发现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1.排尿不适:可出现膀胱刺激症,如尿频、排尿时尿道灼热、疼痛并放射到阴茎头部。排尿后可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俗称“滴白”。 2.局部症状:后尿道、会阴和肛门处坠胀不适感,下蹲、大便及长时间坐在椅凳上胀痛加重。 3.放射性疼痛:疼痛并不止局限在尿道和会阴,还会向其附近放射,以下腰痛最为多见。另外,阴茎、精索、睾丸阴囊、小腹、腹股沟区(大腿根部)、大腿、直肠等处均可受累。 4.性功能障碍:可有性欲减退和射精痛,射精过早症,并影响精液质量。 5.其他症状:可合并神经衰弱症,表现出乏力、头晕、失眠,甚至结膜炎、关节炎等病变。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由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比较复杂且特异性差,诊断较为困难。应在症状、体征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特殊检查,如尿液、前列腺液显微镜检查以及细菌学定位培养结果才能确诊。 1.体征 由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程长短、病变程度和性质的差别,在前列腺肛门指诊时表现不同。腺体可大、可小,两侧叶可不对称,表面也可不规则,硬度一般都有增加或不均匀,有时可扪及大小不同的结节,可有局限性压痛。 2、实验室检查 (1)前列腺液检查 可发现大量炎症细胞,高倍镜视野中白细胞数超过10个或有成堆脓球,卵磷脂小体减少。前列腺液培养内有细菌生长时诊断成立。 (2)尿液分段定位检查(Mears-Stamey法) 病人膀胱排空功能良好检查前应充盈膀胱。方法是消毒尿道口,留取初尿10ml作标本(VB1代表尿道标本)。排尿200ml后留取10ml尿液(VB2代表膀胱中段尿)。然后按摩前列腺收取前列腺液为(EPS)。再排尿留尿10ml作为标本(VB3代表前列腺按摩后尿液)。上述所有标本均做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如果EPS和VB3的菌落数超过VBl和VB2的10倍,可以诊断为前列腺炎。EPS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数超过10个是前列腺感染的征象。 (3)前列腺液pH值测定 正常前列腺液pH值为6.5~6.8,呈弱酸性。前列腺炎时PH值明显升高。 (4)前列腺液锌含量测定 有研究发现锌含量和前列腺的抗菌因素有关。锌含量低时对炎症的防御机制下降,抗菌能力也下降。这是因为锌参与了前列腺内抗细菌因子的组成。 3、前列腺活组织检查 由于前列腺炎病变往往是局限性的,穿刺难以取到病变组织,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4、影像学检查 ①肾输尿管膀胱摄片(KUB)和排泄性尿路造影可了解有无前列腺结石肥大、尿道狭窄等;②B超和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CT)可见前列腺组织内光点分布不均。 5、前列腺液培养 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特别是鉴别细菌性或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必须排除尿液及尿道污染才有临床意义。 6、其他检查 包括精液培养、前列腺液pH测定、免疫学检查、前列腺穿刺活检等。 7、诊断 目前诊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依靠细菌的定位培养技术。常规的细菌定位培养技术在时间上和价格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Fowler推荐了一种改良方案,用VB2的定量培养来筛选菌尿,用EPS的非定量培养来筛选前列腺感染。如果VB2和EPS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则CBP诊断不成立。若VB2培养结果为菌尿,则嘱患者服用土霉素250mg,每日4次,共14天,再进行VB2和EPS的细菌定位培养,若VB2为阴性,EPS为阳性,则可诊断CBP。由于只有5%的前列腺炎为CBP,而CBP大多数有尿路感染病史。因此,无泌尿系统感染史的患者可不作细菌学检查,这类患者可直接诊断为NBP或前列腺痛。
疾病治疗: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概要: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热水坐浴、定期前列腺按摩等的一般治疗,使用喹诺酮类、沙星类等抗生素进行灭菌治疗,切除整个前列腺的手术疗法以及超声波疗法、射频、微波治疗等物理疗法。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详细解析: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非常困难,有下列几个原因:前列腺管与尿道成直角或斜行进入尿道,这不仅不利于腺体引流,相反有利于尿道菌进入腺体;感染灶常为多发,位置较深,引流不畅,较难治愈;常伴发慢性尿道炎、精囊炎等,与慢性前列腺炎互为因果;一些常用抗菌药物不易进入前列腺而达到有效的浓度,加上病灶周围纤维化,药物更不易向病灶内扩散;对病因难以确诊,也难以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1.一般治疗 包括每天热水坐浴、定期前列腺按摩等。 2.药物治疗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所谓的“治愈性”治疗,二是“抑制性”治疗。治愈性治疗即为消灭前列腺腺体内的感染灶,并清除引起菌尿持续存在的原因。抑制性治疗则是通过抗菌药物抑制细菌在尿中的生长。 (1)口服抗生素:用抗生素来消灭细菌感染病灶,需要抗生素在感染部位能够达到足够的浓度,这就要求选择那些能够充分弥散人前列腺腺体内的抗生素,即为脂溶性且不与血清蛋白结合。TMP-SMZ即复方磺胺甲恶唑,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喹诺酮类抗生素因具有脂溶性及抗菌谱广的特点,也是目前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选择性药物。其包括环丙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等。推荐剂量:氟哌酸0.2g,每日3次;环丙沙星0.5g,每日2次;诺氟沙星0.4g,每日2次;依诺沙星0.4g,每日2次;疗程均为30天。红霉素与碳酸氢盐联合应用也有良好效果。利福平具有抗菌谱广的特点,且为脂溶性,因而也用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2)前列腺局部注射抗菌药物:这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前列腺实质及腺管内的抗生素浓度大大超过通过全身应用抗生素所获得的浓度,从而达到消灭细菌的目的。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先锋霉素、甲砜霉素等单独或联合应用,经会阴或直肠做前列腺两侧叶注射。 (3)前列腺周围药物注射亦有应用。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药物治疗不能治愈或不能完全控制症状的CBP患者,特别是有前列腺结石的患者,但由于手术治疗的副作用如逆行射精、阳痿等,大多数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不能采用该方法,一般适用于合并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要完整的切除整个前列腺,并敞开射精管开口。Meares报道采用经尿道切除大部分前列腺组织的“根治性”切除方法,治疗抗生素治疗1年以上无效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4.此外可行理疗、直肠内超声波透人抗生素疗法及射频、微波治疗等。
预防预后:
【病因】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前列腺非急性感染。其致病菌同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约10%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不止一种病原菌,虽患过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人再次感染另一种致病菌是很常见的。 慢性和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感染途经可能相同。部分慢性前列腺炎可由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演变而来。侵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复发性细菌感染,主要是由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阻碍了前列腺液独立的引流系统,伴发导管纤维化和结石形成,使感染性物质淤积增加。 主要感染途径: 上行性尿路感染、血源性感染及前列腺结石为主。下尿路梗阻是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各种因素引起的前列腺充血如过度饮酒、性刺激和会阴部损伤等也会成为细菌侵入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