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痛
什么是慢性腹痛?
慢性腹痛是指起病缓慢、病程长、或急性起病后时发时愈的腹痛。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步骤】 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资料,作出正确诊断。 1.过去史 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腹部手术等病史,对提供慢性腹痛的病因诊断有帮助。 2.腹痛的部位 腹痛的部位与相应部位的器官往往有关系。 3.腹痛的性质 饥饿或夜间出现的上腹部烧灼样痛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特征性症状;结肠、直肠疾病常为阵发性痉挛性腹痛,排便后疼痛常可缓解。 4.腹痛与体位的关系 胃黏膜脱垂症患者左侧卧位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而右侧卧位则可使疼痛加剧;在胃下垂、肾下垂与游动肾患者.站立过久及运动后疼痛出现或加剧,在前倾坐位或俯卧位时出现。良性十二指肠梗阻餐后仰卧位可使上腹痛加重,而俯卧位时缓解。 5.腹痛与其他症状的关系 (1)慢性腹痛伴发热 提示有炎症、脓肿或肿瘤的可能性。 (2)慢性腹痛伴呕吐 慢性上腹部疼痛伴呕吐宿食应注意幽门梗阻(溃疡病或胃癌引起);若呕吐物含胆汁成分,则应注意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壅积症。 (3)慢性腹痛伴腹泻 多见于肠道慢性炎症,也可见于肿瘤、肠易激综合征或慢性肝脏或胰腺疾病。若伴腹泻血便,应注意慢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特别注意排除结肠癌。 (4)慢性腹痛伴有包块 可见于腹腔内肿瘤、炎症性包块、慢性脏器扭转。若左下腹包块表面光滑、时有时消,应注意痉挛性结肠或粪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实验室与器械检查,进行全面分析,一般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对经过各项检查仍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而做出功能性腹痛(如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的患者,仍应定期追踪复查,以免遗漏器质性疾病的诊断。
预防预后:
【病因】 引起慢性腹痛的原因很多,可为单一因素,也可为多种因素共同参与:①腹腔慢性炎症:如结核性腹膜炎、慢性胰腺炎、慢性盆腔炎等;②化学性刺激:如消化性溃疡;③腹腔或脏器包膜的牵张: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肿大、手术后或炎症后遗的腹膜粘连;④脏器慢性扭转或梗阻:如慢性胃扭转、肠粘连引起的腹痛;⑤中毒与代谢障碍:铅中毒、血卟啉病、尿毒症;⑥肿瘤压迫或浸润;⑦神经精神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胆道运动功能障碍等。 慢性腹痛的部位大多和罹患器官的部位相一致,而中毒与代谢障碍,以及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的慢性腹痛则部位不固定或范围较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