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方综合征
什么是马方综合征?
马方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是指原因不明的以结缔组织为基本缺陷的遗传性疾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包括了躯体异常、眼晶状体脱位、关节松弛以及心脏大血管病变在内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但部分患者并无家族史。Marfan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异名:马方病、肢体细长症、蜘蛛指(趾)症。其中心血管病变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1.躯体方面 1)肢体细长,指距大于身高,下部大于上部,蜘蛛指、胸骨内路或鸡胸.长方头、狭长脸、上腭方形高耸。关节囊和韧带松弛、弱,膝关节向后弯曲(过伸性),手摭足、髋膝关节有反复脱位。 2)胸骨常有外凸或内陷畸形。关节极为灵活。 3)扁平足和由于脊柱异常弯曲(脊柱后侧凸)的驼背,疝气等常见。 4)通常,皮下脂肪少,上腭高。 2.眼部 晶体半脱位(晶体异位),虹膜盛额.青光眼,严重近视,自发性视网膜剥离。 3.心血管系统 升主动脉近段有进行性弥漫性扩张,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垒,二尖瓣也有关闭不全。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偶有肺囊肿。 4.肺部 肺部可能出现充满积液的囊肿。囊肿可能破裂而引起气胸(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呼吸困难。 马方综合征一如前述,由于其表现在体格、眼及血管方面的特异体征,一般说来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差异很大,特别是对于隐性马方综合征往往造成诊断方面的困难及争论。现代的诊断标准是在1986年第七届人类遗传学国际人会上建立,并在1988年第一次国际马方综合征专题讨论会上明确规定的标准,1996年,de Paepe A重新修正被视为统一标准。 (一)标准的具体内客 1.骨骼系统①主要标准:以下表现至少有4项——鸡胸;漏斗胸需外科矫治;上部量/下部量的比例减少,或一卜肢跨长/身高的比值大于1.05;腕征、指征阳性;脊柱侧弯大于20°,或脊柱前移(侧弯计);肘关节外展减小(<170°);踝中部关节脱位形成平足;任何程度的,髋臼前凸(髂关节内陷)(X线片上确定)。②次要标准:中等程度的漏斗胸:关节活动异常增强;高腭弓,牙齿拥挤重叠;面部表征:长头——正常头颅指数为75.9或以下、颧骨发育不全、眼球内陷、缩颌、睑裂下斜。 骨骼系统受累需符合的条件:至少有两项主要标准或一项主要标准加两项次要标准。 2.眼睛系统①主要标准:晶状体脱位。②次要标准:异常扁平角膜(角膜曲面汁测量);眼球轴长增加(超声测量);虹膜或睫状肌发育不全致瞳孔缩小。眼腈系统受累需符合标准:主要标准或至少两项次要标准。 3.心血管系统①主要标准:升主动脉扩张伴或不伴主动脉瓣反流,以及至少Valsava氏窦扩张;升主动脉夹层。②次要标准:二尖瓣脱垂伴或不伴二尖瓣反流;主肺动脉扩张(在无瓣膜或外周肺动脉狭窄及其它明显原因下,年龄又小于40岁);二尖瓣环钙化(年龄小于40岁);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扩张或夹层(50岁以下)。 心血管受累需符合的条件:有一项主要标准或一项次要标准即可。 4.肺系统①主要标准:无。②次要标准:自发性气胸;肺尖肺大泡(胸片证实)。如果一项存在即可认为肺系统受累。 5.皮肤和体包膜①主要标准:无。③次要标准:皮纹萎缩(牵拉痕),与明显超重、妊娠或反复受压等无关;复发性疝或切口疝。一项次要标准存在即可认为皮肤或体包膜受累。 6.硬脑(脊)膜 ①主要标准:CT或MRI发现硬脊膜膨出。②次要标准:无。 7.家族或遗传史 ①主要标准: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之一符合该诊断标准;FBNl基因中存在已知的导致马方综合征的突变;存在已知的与其家族中马方综合征患者相同的FBNI基因单倍型。②次要标准:无。 由于家族或遗传史在诊断中意义蕈大,主要标准中必须有一项存在。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诊断前提 (1)对特定病例:如果无家族或遗传史者,至少需有两个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准以及三分之一的器官受累;如果检出一个已知马方综合征的基因突变,一个系统中有一项主要标准和第二项系统受累即可诊断。 (2)对特定病例的家属:在家族史中有一项主要标准、一个系统的一项主要标准和第二个系统受累即可诊断。 (一)病史采集要点 1.马方综合征累及多个器官系统,随年龄增长畸形呈进行性发展,但大多在婴儿期已有明显表现而足以确定诊断,其主要表现为:眼晶状体移位,蜘蛛脚样指(趾),身材瘦高,关节活动过度.胸廓畸形(漏斗胸或鸽子胸),脊柱侧凸或后凸畸形及扁平足,复发性髋脱位等。全身结缔组织张力不足引起腹股沟疝、膈疝、自发性气胸及肺气肿等(各系统具体临床表现详见后附的临床诊断标准)。 2.心血符系统病变中,以二尖瓣脱垂最常见.也可出现升主动脉扩张,可见于90%的马方综合征病人。主要临床表现常为心功能不全与升主动脉瘤的压迫症状,如心悸、胸闷、气促、胸前区痛等,也有典型心绞痛的发作。少数病人有咯血与双下肢浮肿。如发展成夹层动脉瘤则有胸前区剧烈疼痛等相应症状。 (二)体格检查要点 40%的患者具有马方综合征的典型体征:如躯体瘦长或形态异常、四肢过长、蜘蛛脚样指(趾)、晶状体脱位或高度近视。部分病人有胸骨畸形。关节韧带松弛呈抽屉征。心脏体检可发现脉压差增大,舒张压降低,周围血管征呈阳性表现。左心室明显扩大,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响亮的舒张期杂音.如合并二尖瓣病变则可在心尖区闻及舒张期或收缩期杂音。 (三)辅助检查要点 1.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和生化检查无特征性表现。如合并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因假腔内血栓形成常合并贫血。 2.全胸片检查合并主动脉瘤样扩张的病人X线胸片可见纵隔影增宽,主动脉根部与升主动脉影增大和(或)主动脉延长纤曲。心影主动脉型,向左下扩大。 3.心电图表现常见电轴左偏,左室肥大与劳损;ST段下降;少数见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但心电图常缺乏特异性表现。 4.超声心动图的主要特点①可显示主动脉形态、动脉瘤的大小、主动脉瓣、二尖瓣是否存在反流。合并主动脉夹层的病人可发现假腔的存在,内膜破裂口的位置。②了解各心腔的大小,左室射血分数等基本数据对确定诊断与治疗措施有重要作用。 (四)进一步检查项目 CT与磁共振显像:超高速CT与核磁共振能清楚的显示主动脉扩张的部位及程度,升主动脉瘤的大小、范围,是否存在夹层动脉瘤及内膜破口的位置等,是近年来发展较迅速的无创检查手段。 (五)诊断标准 一如前述,由于其表现在体格、眼及血管方面的特异体征,一般说来诊断并不困难,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差异很大,特别是对于隐性马方综合征往往造成诊断方面的困难及争论。 1.标准的具体内容 (1)骨骼系统: 主要标准:以下表现至少有4项—鸡胸;漏斗胸需外科矫治;上部量/下部量的比例减少,或上肢跨长/身高的比值大于1.05;腕征、指征阳性;脊柱侧弯大于20°,或脊柱前移(侧弯计);肘关节外展减小(<170°);中踝中部关节脱位形成平足;任何程度的髋臼前凸(髂关节内陷)(X线片上确定)。 次要标准:中等程度的漏斗胸;关节活动异常增强;高腭弓,牙齿拥挤重叠;面部表征:长头—正常头颅指数为75.9或以下、颧骨发育不全、眼球内陷、缩颌、睑裂下斜。 骨骼系统受累需符合的条件:至少有两项主要标准或一项主要标准加两项次要标准。 (2)眼睛系统: 主要标准:晶状体脱位。 次要标准:异常扁平角膜(角膜曲面计测量);眼球轴长增加(超声测量);虹膜或睫状肌发育不全致瞳孔缩小。 眼睛系统受累需符合标准:主要标准或至少两项次要标准。 (3)心血管系统: 主要标准:升主动脉扩张伴或不伴主动脉瓣反流,以及至少Valsava窦扩张;升主动脉夹层。 次要标准:二尖瓣脱垂伴或不伴二尖瓣反流;主肺动脉扩张(在无瓣膜或外周肺动脉狭窄及其他明显原因下,年龄又小于40岁);二尖瓣环钙化(年龄小于40岁);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扩张或夹层(50岁以下)。 心血管受累需符合的条件:有一项主要标准或一项次要标准即可。 (4)肺系统: 主要标准:无。 次要标准:自发性气胸,肺尖肺大泡(胸片证实)。 如果一项存在即可认为肺系统受累。 (5)皮肤和体包膜: 主要标准:无。 次要标准:皮纹萎缩(牵拉痕),与明显超重、妊娠或反复受压等无关;复发性疝或切口疝。 一项次要标准存在即可认为皮肤或体包膜受累。 (6)硬脑(脊)膜: 主要标准:CT或MRI发现硬脊膜膨出。 次要标准:无。 (7)家族或遗传史: 主要标准: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之一符合该诊断标准,FBN1基因中存在已知的导致马方综合征的突变,存在已知的与其家族中马方综合征患者相同的FBNI基因单倍型。 次要标准:无。 由于家族或遗传史在诊断中意义重大,主要标准中必须有一项存在。 【鉴别诊断】 ①先天性挛缩性蜘蛛指征;②家族性胸主动脉瘤,过去称为埃德海姆囊性中层坏死;③家族性主动脉夹层;④家族性晶状体脱位;⑤家族性类马方体型;⑥MASS表型近视、二尖瓣脱垂、中度主动脉扩张和骨骼病变(马方综合征的骨骼次要标准);⑦家族性二尖瓣脱垂综合征;⑧StiCkler综合征遗传性关节炎病;⑨Shprintzen-Goldberg综合征。 如果一个异乎寻常地高、消瘦的人有上述典型症状的任何一种,医生可以怀疑其患马方综合征。然而,许多的该综合征患者可以不出现任何症状和异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血管和眼睛的疾病。应每年检查一次眼睛。如果视力出现问题,应该立即就诊。 利血平或普萘洛尔可用来减轻血流对管壁施加的压力,预防主动脉扩张和破裂。如果主动脉已出现扩张,有时需要手术修补或置换受损部位。 患马方综合征的儿童身材往往趋向于长得很高。医生可以使用激素(雌激素和孕酮)来治疗长得太高的女孩。这种治疗通常可促使青春期在10岁时早熟,从而使其停止生长。 马方综合征患者若希望生育应该寻求遗传咨询,以确定他们的孩子被遗传马方综合征的危险程度。
疾病治疗:
马方综合征的治疗概要: 马方综合征以手术治疗为主,防止动脉瘤扩大与动脉夹层形成。术前严格控制感染,消除可能存在的感染病灶。对于真性动脉瘤的病例,冠状动脉开口的处理方法有纽扣吻合法与整块移植法。也可通过药物等治疗。对并发症要观察处理,心律失常术后加强心电监护。 马方综合征的详细治疗: 【治疗】 (一)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防止动脉瘤扩大与动脉夹层形成。 (二)术前准备 1.术前注意改善患者基本情况,改善营养状况,贫血病人应输注浓缩红细胞,存在电解质甲衡与酸碱平衡紊乱须在术前予以纠正。 2.术前严格控制感染,消除可能存在的感染病灶,以防止术后感染对人造血管和吻合口造成的威胁。术前应常规检查肺部、牙齿、扁桃体、泌尿生殖系统。以排除各系统潜在感染灶。术前3天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应视情况追加抗生素。 3.注意监测凝血时间,对凝血因子缺乏的需要予以补充,以防术中因凝血因子消耗过多而出现难以控制的渗血。 (三)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监测生命体征,改善营养状况,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夹层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以防止夹层扩大,对已出现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相应的处理措施。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马方综合征的心血管病变是不可逆性病变,一旦明确为马方综合征或主动脉中层坏死所致的升主动脉瘤伴或不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者升主动脉根部扩张大于6cm或左锁骨下动脉远端降主动脉>5cm;或者出现急性主动脉内膜剥离者,须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禁忌证主要是有难以控制的心功能衰竭,或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和脑病变不适宜手术治疗者。 (2)手术方法 1)Benta儿手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治疗马方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手术主要是采用一端带有人工主动脉瓣的人造血管替换升主动脉与主动脉瓣,并同时移植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至人工主动脉瓣上方的人造血管上。手术在完全心肺转流全身中低温或深低温、心脏局部深低温下进行,如病变已经侵袭主动脉弓需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并阻断头臂血管时,需要全身深低温停循环。胸骨正中切口,切开心包后探查心脏与大血管,确定动脉瘤的范围,冠状动脉的位置,测量后选定相应长度与直径的带瓣人造血管备用(成人一般血管直径选26~30mm)。静脉插管的放置同一般体外循环手术相同,动脉插管的位置则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主动脉瘤远端与无名动脉开口尚有一段距离,阻断主动脉后仍有足够距离供吻合与修复,可以选择右主动脉弓部插管,否则可选择经股动脉或髂动脉插管供血。 阻断升主动脉远心端,心脏停跳后,纵行切开主动脉瘤,向上延长切口至正常的主动脉腔,向下至无冠窦上方。检查切开的主动脉腔内有无内膜剥离,内膜剥离的位置和范围,检查主动脉瓣反流情况,以决定手术的方式。 对于真性动脉瘤的病例,冠状动脉开口的处理方法有纽扣吻合法与整块移植法(经典法)两种。以下以较为常用的纽扣吻合法为例作介绍:以左、右冠状动脉口为中心,用电刀将包含冠状动脉开口的1.0~1.5cm宽的纽扣状主动脉壁(注意应包括主动脉壁全层)从主动脉根部上切下,并适当游离冠状动脉起始段使其有一定的活动度。将主动脉瓣叶切除后,选择经预凝后适当大小的带瓣人造血管,将2-0Ticron瓣膜缝线带垫片间断褥式缝合安置在主动脉瓣环上,接着将缝线穿过带瓣人造血管的人工瓣膜缝合环(注意将缝线穿过缝合环的较低部位,留下缝合环上部2~3mm距离),将人工瓣膜推下结扎缝线。人工瓣膜置入妥当后,提起人造血管,在其后壁下方适当位置用剪刀切开一适当大小的圆孔(直径稍小于冠状动脉纽扣),以4一0无损伤血管缝线连续缝合将左冠状动脉纽扣移植到人造血管上。以同样的方法移植右冠状动脉纽扣移植到人造血管上。完成上述步骤后提起人造血管,裁减适当长度后与远端正常主动脉断端吻合。彻底排气后开放阻断钳。在心脏复跳并进行辅助循环复温阶段,仔细检查并处理吻合口漏血与渗血,并用原动脉瘤壁包裹人造血管及远端吻合口,手术完成。 整块移植法(经典法)常用于避免因冠状动脉移植过程中吻合不严密或血管壁过薄所导致的出血。其方法是不切下或大部不切下冠状动脉开口的动脉壁,而用4一0聚丙烯缝线直接在距冠状动脉开口0.5~0.7cm处将动脉壁与人造血管开窗处进行吻合,注意勿使冠状动脉开口处张力过大,如牵拉过紧可切开一小部分主动脉壁行对边吻合。其它步骤与纽扣法相同。 2)Wheat一手术:1964年由wheat提出的全升主动脉替换与主动脉瓣替换手术方式,早期的Wheat存在着两大问题:①人工血管直接与近端菲薄而脆弱的主动脉壁吻合,因而极易造成吻合口撕裂出血。②该术式保留了冠状动脉开口以下已扩张的病变主动脉壁,术后该处仍有可能扩张形成动脉瘤。为此,人们提出改良的Wheat手术,将近心端的动脉壁剪切成波浪形的断端,再与经修剪的人造血管进行吻合,从而达到保留了冠状动脉的开口,又缩小了残余瘤壁的目的。 3)Cabrol手术:1978年由Cabrol提出。该方法适用于全部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动脉瘤的患者,其优点是有利于冠状动脉与主动脉瓣环部位的吻合口出血的控制。缺点是移植动脉内血流可能因管腔转折而引起涡流,存在血栓形成的危险。其主要通过8mm人造血管将冠状动脉口与带瓣人造血管相连,其基本手术方法与Bentall手术类似。 3.其他治疗 1)儿童患者的治疗:关于儿童马方患者的用药还没有达到一个普遍的共识。许多医师遵循针对成人和儿童的用药手册。这些医生认为如果主动脉有扩张,治疗应当从2岁时就开始。如主动脉直径正常,亦应在其后不久开始药物治疗。一些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在降低主动脉张力上,在儿童要强于成人。 2)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足预防和减缓主动脉扩张而用得最多的一类药。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肌收缩力,也就降低了血液冲击主动脉壁的力量。由此减轻主动脉所承受的创伤,降低了发生损伤的可能性。 β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断或抑制心脏、气管或其他组织中β肾上腺素受体。它可以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速度,即降低了血液的冲击力。β受体阻滞剂在马方综合征患者中被广泛使用,以预防或减慢动脉瘤的形成,并且可以促进受损的动脉壁的修复。 【术后观察及处理】 (一)术后处理 1.术后预防性放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以纠正术后常见的心动过缓。同时亦可加用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类提高心率的药物。 2.术后常规应用抗凝药物。对于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带瓣管道置换术后患者常规应用华法林抗凝是必要的。应使国际标准化比值提高至1.8以上。 3.术后注意控制感染,术后抗生素使用应延长至3~4周甚至更长。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加强体位排痰,防止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二)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1.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术后返回监护室后注意监测心包纵隔引流量,定期抽血检查凝血指标,及时补充血容量与凝血因子。如用药后引流量仍持续不减,应果断决定二次开胸止血。 2.心律失常术后加强心电监护,纠正电解质尤其是血钾水平的异常,必要时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3.感染这类病人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呼吸机应用与卧床时间长,发生肺部和其它系统感染的机会大,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至3~4周甚至更长,定期复查胸片与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长期卧床患者注意体位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预防预后:
【病因机理】 该综合征是由于人类第15号染色体上的纤维素原基因(FBNl)突变引起的。纤维素原是构成微纤丝或弹力纤维的主要成分,广泛地分布于主动脉、晶体悬韧带及骨膜.由于纤维素原异常造成结缔组织的伸展过度,使病人倾向于过早地发生严重的囊性中层变性,导致主动脉扩张及品状体移位,它在骨骼缺陷中的作用则通过骨膜间接发挥,结缔组织覆盖在骨膜表面,并在正常的牛长过程中提供反作用力,当骨膜的弹性增加时,将出现骨骼生长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