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肠炎
什么是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rotavirus entcritis)(渗透性或吸收障碍性腹泻)指由轮状病毒(votavirus,RV)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多发于秋冬季。调查表明,约50%的腹泻住院儿童由RV引起。轮状病毒为无包膜的RNA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比较稳定,在室温中可存活7个月,耐酸,不被胃酸破坏。-20℃可长期保存。在有硫酸镁存在的情况下,50℃不能灭活。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典型表现为早期有短时轻度上呼吸道症状,一般无明显中毒症状。患儿在病初即发生呕吐,一般呕吐出现后2~3小时发生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多数每日在10次以内,亦可达数十次,量多,黄或淡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有酸味,无腥臭味。常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病程约3~8天,少数可达2周。大便镜检偶有少量白细胞。感染后1~3天,最长可达6天,粪便中有大量病毒排出。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
疾病检查:
【诊断】 1.病史:本病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4岁者少见,新生儿也可累及。男多于女。腹泻,大便为黄稀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每天可达10余次,伴或不伴发热、呕吐。 2.体征:有或无脱水征,肠鸣音活跃。 3.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或见少许白细胞,无吞噬细胞;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可确诊。 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 (4)大便轮状病毒检测。 (5)根据患儿病情可选择:血气分析、大便乳糖检测等。
疾病治疗: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消化道隔离至腹泻缓解。 2.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可纠正脱水和电解质酸碱紊乱。 标准住院日为4-7天。 注意: 1.必须符合第一诊断。 2.当轮状病毒肠炎患者没有具有其他疾病或是所患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药物选择: 1.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 2.肠道菌群调节剂。 3.胃肠粘膜保护剂。 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腹泻好转。 2.无呕吐,脱水纠正。 3.大便常规、电解质正常。
预防预后:
发病机制 轮状病毒肠炎的起因是由于粘膜细胞损伤导致细胞对液体和电解质控制能力丧失,肠道分泌与吸收功能失衡而形成腹泻。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加而发生渗透性腹泻,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大量的吐、泻丢失水电解质,导致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引起腹泻。 现认为RV非结构蛋白4(NSP4)是一种细胞内受体,可能在病毒装配中起作用。纯化的NSP4可致6~10天的幼鼠腹泻,NSP4也可能是一种病毒肠毒素,刺激肠道分泌增加,而不引起组织学上的改变,因此提出RV致病模式:RV有症状感染需要两个受体,一个受体与病毒颗粒结合导致病毒进入细胞与基因表达,为感染所必需;另一个为NSP4特异性受体,导致腹泻发生。 由于RNA基因组常发生点突变,故重复感染多见。病变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仅少数可累及胃、回肠和结肠。RV肠炎病变只限于粘膜层,故粪便中仅有少量白细胞,本病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在1—3天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