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
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senile cataract)是晶状体老化过程中出现的退行性改变,晶状体逐渐失去透明性。发病机制迄今未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本病发生率50~60岁者约60%~70%,70岁以上者可达80%。一般分皮质性、核性和囊下型三种,临床表现患眼呈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眼前固定黑点,色觉改变,近视,眩光,单眼复视或多视。中医称“圆翳内障”。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依据晶体初发混浊的部位,老年性白内障可分为以下几类: 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1.发病特点 多见于45岁以上老年人,视力逐渐减退,患眼无红痛。 2.皮质性白内障 为老年性白内障最多见的类型,一般可分为四期。 (1)初发期:晶体周边皮质可见尖向中央的楔形浑浊,多需散瞳后方能发现,视力常不受影响。 (2)膨胀期(未成熟期):晶体皮质浑浊加重,体积增大略显膨胀,前房变浅,虹膜半月投影存在,视力显著减退,眼底难窥见。有青光服素质者可能引起青光跟急性发作,故散瞳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3)成熟期:晶体完全浑浊,膨胀消退,前房恢复正常,虹膜半月投影消失,视力可仅存手动或光感。 (4)过熟期: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则浑浊晶体皮质呈乳白色液化,核下沉,晶体体积变小,前房加深,虹膜震颤。液化的皮质漏到晶体外可产生过敏性葡萄膜炎和晶体溶解性青光眼。 3.核性白内障 浑浊多从胚胎核开始呈黄白色,逐渐发展而使成年核浑浊,色变棕褐,视力减退。散大瞳孔彻照法检查,瞳孔中央可见盘状黑影,周边透明区仍可窥见眼底。 4.囊下白内障 为皮质型白内障的一种表现,发生在后囊下和前囊下。后囊下白内障早期在后极部囊下呈盘状浑浊,为许多致密小空泡和结晶样颗粒组成,又称盘状白内障,早期即可明显影响视力;前极者在前极囊下可见放射状浑浊与小泡,此型较少见。二者会发展为皮质性浑浊,逐渐形成完全性白内障。
疾病检查:
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检查 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辅助检查: 1.裂隙灯检查 详查晶状体混浊的形态、程度,前后囊情况,是否有脱位。注意晶状体核硬化程度:晶状体核呈白色至黄绿色时为l度硬化;黄色为2度硬化;琥珀色为3度硬化;棕黄色至黑色为4度硬化。检查角膜内皮情况、有无营养不良、变性或瘢痕。有无活动性虹膜炎症及虹膜前后粘连及虹膜红变等。 2.眼底检查 可观察晶状体混浊情况,散瞳后通过晶状体透明区可观察眼底情况。 3.视力检查 分别检查双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视力低于0.1者行光感、光定位及红绿色觉检查。 4.眼部彩超 了解视网膜及玻璃体等眼后部情况。 5.视觉电生理及视功能检查 晶状体混浊致密,核高度硬化时视网膜电流图(ERG)振幅下降,如果提高刺激强度后,ERG振幅仍明显降低,表明混浊的晶状体后存在视网膜病变。稳态视诱发电位(VEP)是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较敏感方法。 6.超声生物显微镜 晶状体回声增强,并能检测晶状体有无脱位,除外前部及中间葡萄膜炎。
疾病治疗:
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概要: 老年性白内障局部眼药水可选用谷胱甘肽眼药水、睛可明等,口服维生素C、B2、E等。手术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目前尚无疗效肯定药物,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可试用。中医治疗本病可能延缓白内障成熟,推迟失明期。 老年性白内障的详细治疗: 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效果不肯定,局部眼药水可选用谷胱甘肽眼药水、白内停、法可林、治障宁、卡他林、睛可明等,口服维生素C、B2、E等。手术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一)手术治疗 老年性白内障的治疗: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视力低于0.5;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标准住院日为6天。 老年性白内障的注意事项: 1.必须符合第一诊断。 2.当患者没有具有其他疾病或是所患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老年性白内障的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4-6次/日,用药2-3天。 手术日为入院第 2-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10L);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6.输血:无。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住院恢复3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 5.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第一、二代头孢类,术后72小时停止使用。 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二)药物辅助治疗 目前尚无疗效肯定药物,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可试用。 1.局部滴眼 如卡林-u、白内停、消白灵等,每日滴眼3—4次。 2.口服药物 维生素B2 l0 mg.每日3次;维生素C 200 mg,每日3次。 (三)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可能延缓白内障成熟,推迟失明期。中医认为肝肾阴虚者,治宜滋补肝肾,方宜杞菊地黄汤加减;证属脾胃气虚者,治宜补益脾胃,方如补中益气汤。
预防预后:
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 病因较为复杂,多因素的综合结果。目前认为氧化损伤是其形成的最初因素。另外,危险因子的流行病学调查认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青光眼、葡萄膜炎、机体外伤以及饮酒过多、吸烟过多、妇女生育多都与白内障的发生成正相关,此外,在紫外线照射较多的地区发病率也较高。 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囊膜逐渐变薄并皱起。晶状体纤维吸水肿胀,蛋白质凝固变化,使其丧失透明性状。 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氧化损伤引起白内障的最早期变化。氧化作用会损伤晶状体细胞膜,使维持细胞内正常低钠和高钾离子浓度的:Na+ -K- -ATP酶泵功能明显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使晶状体内的钠离子增加,导致水的流入,开始了皮质性白内障的过程。氧化作用也能使晶状体核内的可溶性晶状体蛋白经氧化、蛋白水解、糖化和脱酰胺作用而发生变化,使晶状体蛋白聚合,形成不溶性的高分子量蛋白,开始了核性白内障的过程。上述变化使晶状体内结构改变,屈光指数波动,使通过晶状体的光线发生散射。 老年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晶状体囊膜逐渐变薄并皱起。晶状体纤维吸水肿胀,蛋白质凝固变化,使其丧失透明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