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发热
什么是老年人发热?
发热(fever,pyrexia)指口腔温度在37.5℃以上(正常为36.3~37.2℃),或直肠内温度在37.6℃以上。老年人的代谢率较低,其体温可较青壮年人略低。老年人发热最多见于各种感染。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差,高龄老人中暑也常见。低温是指体温低于正常,老人可因热量不足也多见。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老年人发热的诊断 发热在临床分为低热37.5~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低热常见于感染后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超高热是体温升高到体温调节中枢所能控制的固定点之上,多见于颅脑疾病、中暑等。 所谓原因不明的发热(FUO)指持续3周以上,体温超过38.3℃,经检查后仍未能做出诊断者。 (1)老年人发热常不典型:应注意老年人有时存在严重感染或其他致热因素,但缺乏相应体温反应。对于老年人不能仅凭体温来判断病情。特别应注意老年人不典型的肺部、泌尿系、口腔、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及老年人结核病。 (2)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沉、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病原学检查。若有必要,应立即进行血、尿、痰培养。选择体液或骨髓的培养,必要时多次进行。老年人感染白细胞增高常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细菌感染,单核细胞增多可见于活动性结核病等,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见于寄生虫感染、过敏性肺炎等。嗜酸粒细胞消失是诊断伤寒的一个有力支持点。免疫学检查对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异常发现时还需行皮肤、淋巴结或骨髓的活组织检查。 (3)X线胸片应为必须。必要时可行CT、MRI或超声学检查。
疾病治疗:
老年人发热的治疗 (1)老年人发热应尽快明确诊断。需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2)应避免老年人高热。老年人高热易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应适当降温。 (3)老年人高热一般以物理降温为宜。可采用湿毛巾擦拭或凉敷,并注意所处周围环境阴凉通风。药物降温剂量酌情减少l/3或1/2.需防止大汗虚脱。 (4)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对于诊断不明但不能除外感染或原有慢性感染病史者,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但时间不宜长.并根据病情及时更改调整。
预防预后:
老年人发热的病因概要: 老年人发热的病因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感染性发热是老年人发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等各种病原体导致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或局灶的感染。而非感染性原因中又可以分为5个方面:各脏器的肿瘤、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病以及各种白血病;皮肌炎;脑出血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物理或化学因素、机械造成的大面积损伤等;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失水、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其发病机制有致热源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等机制。 老年人发热的详细解释: 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可区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发热 是老年人发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各种病原体导致的急性或慢性、全身或局灶的感染。尤其应注意老人不典型的肺部、泌尿系、口腔、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及老年人结核病; 2.非感染性发热 较中青年人相对多,可见于: (1)各脏器的肿瘤、淋巴瘤、恶性网状细胞病以及各种白血病。 (2)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wegner肉芽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风湿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及药物热、输血反应(血型不合)、血清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等变应性疾病。 (3)脑出血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4)物理或化学因素、机械造成的大面积损伤、无菌性脓肿、内脏血管梗阻、手术后发热、血胸造成的无菌性胸膜炎、红细胞溶解时产生的内源热等。老年人因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发生中暑。 (5)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失水、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老年人发热的发病机制 1.致热原 可分为外源性致热原(简称外热原),如各种病原体、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激素(如孕酮)、药物、尿酸盐、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多为大分子物质,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内热原以无活动性前身物质的形式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内,当细胞被外热原激活之后,便可产生和释放出内热原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CNF)及干扰素等。作用于下丘脑的靶细胞而发热。 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如卒中、中暑等。或因机体产热过多而有微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因散热欠佳。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