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败血症
什么是老年人败血症?
老年人败血症(septicemia in the elderly)是由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老年人的全身性感染。临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关节痛、肝脾大、白细胞增加。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易发生迁徙性病灶,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易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导致多器官衰竭。因多在人体抵抗力降低情况下发生,绝大多呈急性病程、病情重,预后差。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1.老年人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1)多起病缓慢,老年人败血症的症状隐匿不典型。有的仅表现为显著疲乏、精神萎靡、激动、谵妄或木僵。也可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无明显诱因的低血压、呼吸急促、少尿、血小板减少或酸中毒。 (2)疾病初起时多数老年人败血症患者为低热,约3~5天后体温逐渐上升至39℃以上,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型。个别患者始终为低热或不发热。 (3)病情进展迅速,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高。 (4)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不显著。因呼吸浅快易发生呼吸性碱中毒;严重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5)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治疗时应考虑早期联合使用新型高效抗菌药物。 (6)预后凶险,病死率在50%以上。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院内感染者比院外感染者的病死率要高1倍。 2.不同致病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1)金葡菌败血症:起病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症状明显,约半数患者病程中出现迂徙性损害.常见多发性肺部浸润,其次为肝脓肿、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皮下脓肿。 (2)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常见的有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上表现为弛张热或稽留热,少数双峰热,个别低热或不发热、相对缓脉,40%左右的病人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3)厌氧菌败血症:80%~90%由脆弱类杆菌引起,黄疸发生率高,局部病灶分泌物具特殊腐败臭味,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和迁徙性病灶。 (4)真菌败血症: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败血症患者,一般是使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和)抗肿瘤药者,以白色念球菌最为多见,多数伴细菌感染。病程进展缓慢,临床毒血症症状可被原发病及伴发的细菌感染掩盖。
疾病检查:
老年人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均不如青年人显著。机体反应性较差者及少数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偏低。 (2)病原学检查: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为确诊的主要依据。采集标本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及寒战时进行,并宜多次反复送检。有条件者宜同时作厌氧菌和真菌培养。骨髓培养的阳性率较血培养为高。分离得病原菌后作药敏试验,供选用抗菌药物参考。 (3)其他检查:鲎珠溶解物试验(LLT)可检测血清等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内毒素,对诊断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有一定帮助。病程中出现迁徙性病灶或多器官损害时,应做心电图、超声波、X线等检查。 老年人败血症的诊断要点 (1)败血症大多继发于各种局灶感染,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尤其是老年人对刺激反应不明显,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必须提高警惕性。 (2)对可疑病例及时进行相应检查:如对发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近期有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感染或烧伤。接受器械操作史以及各种局灶性感染虽经抗菌治疗而未获有效控制者,应做多次病原学检查。 (3)血培养(及)或骨髓培养阳性是败血症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如果血培养阴性,而在病程中出现眼结膜、口腔黏膜瘀点、皮疹、肝脾大、迁徙性损害,败血症之诊断也基本可以成立。 老年人败血症的鉴别诊断 需与伤寒、粟粒性结核、变应性亚败血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相鉴别。
疾病治疗:
老年人败血症的治疗概要: 老年人败血症给予适量营养和维生素以及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抗菌药物应用,应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或更改抗菌药物。治疗老年人败血症的局部感染病灶及原发病。 老年人败血症的详细治疗: 老年人败血症的治疗 1.老年人败血症的一般治疗 给予适量营养和维生素以及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并按需输血、血浆和蛋白质和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有严重毒血症症状者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可给予短程(3~5天)中等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2.老年人败血症的病原治疗 (1)抗菌药物应用原则:①及时应用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老年人重症感染可根据经验用药,如先选用兼顾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的广谱抗生素(第三代头孢),待药敏结果再调整有效抗菌药物。以争取早期控制感染。②选择抗菌谱针对性强、对肝肾毒性小的药物。监测肝肾功能,有条件监测血药浓度。③抗菌药物开始时剂量宜足量。疗程一般2~3周或在体温复常后继续用药7~10天;有迁徙性病灶者,除局部治疗外,全身用药时间也应酌情延长;但老年人因易出现二重感染,应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或更改抗菌药物。 (2)抗菌药物选择参考:①葡萄球菌败血症:首选苯唑西林或氯唑西林.也可选用头孢噻吩或头孢唑林,联合应用利福平,待获得药敏结果后则可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表葡菌(MRSE)败血症则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与磷霉素、氨基糖苷类(主要是阿米卡星)或利福平的联合应用。②革兰阴性败血症: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可选用哌拉西林、第二或第三代头孢菌素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应用。对产ESBL的肠杆菌首选碳青酶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属多数为院内感染,可根据药敏选用头孢他啶或头孢哌酮,联合应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③厌氧菌败血症:首先要清除病灶或行脓肿引流以改变厌氧环境。抗菌药物可选用甲硝唑、氯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或碳青酶烯类。由于多为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因此,需同时对需氧菌进行有效的抗菌治疗。④真菌败血症:可选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等,仍以两性霉素B抗菌作用最强,但因其毒性大,常限制其使用,此时可选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联合应用的疗效较好。 3.治疗老年人败血症的局部感染病灶及原发病 原发性或迁徙性化脓性病灶均应尽早切开引流。化脓性心包炎、脓胸、关节炎及肝脓肿等可穿刺引流。胆道或泌尿道感染合并有梗阻者应给予手术治疗。如果病人的免疫抑制状态是由于药物或疾病所致,则须停用或减量免疫抑制药或有效治疗这些基础疾病。
预防预后:
老年人败血症的病因病理 1.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微生物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其中绝大多数为细菌,偶可为真菌和支原体等。 2.老年人败血症中,经呼吸道感染者最常见,其次是泌尿系、胆道、皮肤及软组织等部位感染所致。 3.老年人败血症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厌氧菌等。并以医院内感染者多见。 4.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包括局部和全身屏障功能丧失),易发败血症。病原菌的毒素可引起拿身组织和脏器变性和坏死。毛细血管损害表现为皮肤黏膜瘀点和皮疹。病菌引起的迁徙性脓肿多见于肺、肝、肾、皮下组织等处.可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骨髓炎等。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活跃,肝脾均可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