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毛状黏膜白斑
什么是口腔毛状黏膜白斑?
口腔毛状黏膜白斑(oral hairy leukoplakia,OHL)是与EBV感染明显相关的一种独特性疾病。本病仅见于免疫抑制和缺陷的病人,为AIDS中常见的一种疾病。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1.口腔毛状黏膜白斑发病特征:毛状黏膜白斑主要发生于舌的侧缘,病变多为双侧性,有时可扩展到整个舌背面或舌腹部。1/3以上的AIDS患者有OHL。也发生于其他的免疫抑制宿主。本病仅有轻度不适、疼痛或烧灼感,或有棉花样感觉。 2.口腔毛状黏膜白斑的皮损形态:白色斑块由细小的白色线条组成,平行排列成舌侧缘,呈肋条状或碎片状分布,表面有皱褶或突起,似毛发状或地毯状,不能擦掉。
疾病检查:
口腔毛状黏膜白斑的诊断:用刮舌的刀片不能将OHL用力刮去,凭此可与鹅口疮相鉴别。
疾病治疗:
口腔毛状黏膜白斑的治疗: 1.皮损处理:可在损害处涂足叶草脂30s~1min,每月1次。局部应用维甲酸凝胶每日2次,或口服阿昔洛韦400mg每日5次。当治疗中断时,损害会复发。 2.相关疾病:如HIV感染等应予治疗。
预防预后:
口腔毛状黏膜白斑常发生于艾滋病(AIDS)患者,受人乳头瘤病毒或E-B病毒或人乳头瘤病毒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