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色角化病
什么是口腔白色角化病?
口腔白色角化病又称为良性角化病、前白斑、为长期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所造成的口腔黏膜局部白色角化斑块或斑片。治疗以去除局部刺激因素为主。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口腔白色角化病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颊、唇,为灰白色、浅白或乳白色的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出或微高于黏膜表面,平滑、柔软而无自觉症状。表面无结节,基底柔软。刺激去除1~2周后。白色损害颜色变浅,范围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疾病检查:
诊断要点 在病变相对应处可发现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刺激因素,而且在去除刺激因素后,病变颜色变浅、范围缩小。 鉴别诊断 1.白色水肿 多见于双颊黏膜咬牙合线附近,表现为灰白色或乳白色半透明斑膜,柔软无压痛,无自觉症状;病因不明,可能与吸烟和嚼槟榔有关。 2.颊白线 位于双侧颊部与双侧后牙咬牙合线相对应的黏膜上,为连续的白色或灰白色线条,与牙列外形相吻合,呈水平状纵向延伸。成人常见,患者无自觉症状。
疾病治疗:
口腔白色角化病的治疗 去除刺激因素,角化严重者局部可用维A酸制剂。
预防预后:
黏膜长期受明显的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而引起白色角化斑块,如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的刺激,化学刺激最常见的是吸烟。刺激因素去除后,病损在1~2周内变薄,最后逐渐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