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淡白
什么是口唇淡白
?
口唇淡白是指上下口唇缺乏血色而发白,亦有称为“唇色无华”、“唇色苍白”。口唇淡白常与面色苍白同时存在,主要见于虚寒证与血虚证,如(灵枢·五色)云:“白为寒”,(灵枢·决气)亦云:“血脱者,色白,天然不泽。”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脾气虚口唇淡白:口唇淡白无华,纳食减少,腹胀,少气懒言,肢体倦怠。大便溏泄,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血虚口唇淡白:口唇淡白无华,面色、指甲苍白。头晕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阳虚口唇淡白:唇色淡自,倦怠乏力,形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舌质淡。脉虚弱。 阴寒内盛口唇淡白:唇色淡白而发青。恶寒喜暖,肢冷踌卧。腹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疾病治疗:
脾气虚口唇淡白: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四君子汤加味。 血虚口唇淡白:治宜补血,方用四物汤加味。 阳虚口唇淡白与阴寒内盛口唇淡白:前者治宜温补阳气,可选用右归饮、肾气丸加减;后者治宜温中散寒,方选附于理中扬加减。
预防预后:
脾气虚口唇淡白:(素问·五脏生成)指出:“脾之合内也,其荣唇也”。即脾主生化气血的功能关系到口唇色泽的变化。若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或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理,耗伤脾气,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口唇失养则淡白无华。同时伴见脾虚症状和气虚症状,脾虚则纳运失常,症见纳食减少,腹胀便溏;气虚则机能低下,症见少气懒言,肢体倦怠。治宜健脾益气,方用四君子汤加味。 血虚口唇淡白:(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各先后病脉证并治)言:“色白者,亡血也。”即言淡白之色为血虚之征象。凡脾胃虚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均可造成血虚失荣,出现唇色淡白,面色、舌色、指甲亦色淡而无华,伴见眩晕,心悸,脉细弱等血虚症状。治宜补血,方用四物汤加味。 阳虚口唇淡白与阴寒内盛口唇淡白:两者唇色淡白均可见寒象,如肢冷恶寒等。但前者为虚,阳气不足不能鼓舞血运所致。唇色淡白而无华,同时伴见阳虚失于濡养的症状,如倦怠乏力、自汗,脉虚弱等。治宜温补阳气,可选用右归饮、肾气丸加减;后者为实,乃阴寒内盛,血脉凝滞,气血失荣所致。其唇色姨白而发青,并见里寒症状,如腹痛、恶寒、喜暧、肢冷、脉沉迟等。治宜温中散寒,方选附于理中扬加减。 口唇淡白有虚实两端。但以虚者多。(望诊遵经)言:“唇淡白者,虚也。”尤以血虚、脾虚、阳虚多见。实则为寒,多为阴寒内盛所致。 (指迷论 验病):“脾肺病久则虚而唇白,脾者肺之母,母于皆虚不能相营,故曰怯。肺主唇,唇自而光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