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什么是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高凝状态,其次见于高血粘度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创伤和感染,少见的原因是腹内恶性病、门脉高压等,SMV血栓形成的症状包括腹痛(85%)、食欲不振(50%)、腹泻(45%)、恶心呕吐(45%)、上消化道出血(35%)、下消化道出血(20%)、便秘(10%)。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腹痛常为广泛性,局限性者多见于下腹。体征包括腹部触痛、腹胀、蠕动弱、大量出血或潜血、反跳痛、发热、心动过速和低血压。
疾病检查: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检查: 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常增高。70%~90%病例通过CT可获诊断。血管造影也有重要诊断价值。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 诊断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时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坏死,如肠系膜上动脉病、绞窄性肠疝等鉴别,与其他原因所致腹膜炎鉴别;早期表现腹胀时与肠梗阻相鉴别;以直肠出血和腹痛为主要表现时应与结肠癌、结肠憩室出血、Crohn病和各种结肠炎相鉴别。
疾病治疗:
1.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非手术治疗 (1)溶栓与抗凝: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一旦诊断确立,应立即给予抗凝治疗。对保守治疗者,抗凝治疗时间应控制在2周以内,溶栓时间5~7天。有高凝状态者则需终生抗凝。 (2)补充血容量:输血和平衡液,纠正存在的严重循环血容量不足。 (3)胃肠减压。 (4)抗感染: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并持续用至术后。 2.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症状和体征变化,若患者无明显缓解或出现肠坏死表现,应立即急诊手术探查。术中可首先切除坏死肠管。在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做切口,将其内的血栓取出。急诊手术者,手术中即应开始肝素抗凝,持续至术后6~8周。
预防预后: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高凝状态,其次见于高血粘度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创伤和感染,少见的原因是腹内恶性病、门脉高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