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期综合症
什么是经前期综合症?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MS)。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症状表现: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syndrome,PMS)。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常这方面的症状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lutealphasedysphoric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PMS的一个分枝。 伴随症状: 1.症状与月经的关系典型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常在经前7~10天开始,逐渐加重,至月经前最后2~3天最为严重,经潮开始后4天内症状消失。另有一种不常见的情况,即月经周期中存在两个不相连接的严重症状期,一是在排卵前后,然后经历一段无症状期,于月经前一周再出现症状,为PMS的特殊类型。 2.症状特点与分组经前期综合征涉及150种症状,可分为精神和躯体二大类,每一类又可有1种以上的亚组,严重程度不一。
疾病治疗:
轻、中度的PMS患者的症状经恰当的治疗均应得到改善。对严重的PMS,SSRI有效且无大的副作用,已成为治疗严重PMS的第一线药物,其次是三环类抗抑郁剂、抗焦虑剂和GnRH增效剂,大多数严重PMS患者可经上述药物的应用,明显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研究阐明PMS的有关神经生物学机制,将会发掘出更多解除PMS的有效措施。 预防方法 1、放松心情 不要对这几天有畏难情绪,也许你不去刻意地想着它,它反而不会来打扰你。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可帮助你应付甚至预防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 2、少吃甜食 甜食会使人情绪不稳、焦虑,所以不妨少吃甜食或不吃,而多喝水,多吃些新鲜水果。 3、少吃动物脂肪 动物性脂肪会提升雌激素的量,你可以吃一些含有植物脂肪的食物,以减轻你的痛苦。 4、多吃纤维 纤维帮助体内清除过量的雌激素。多吃蔬菜、豆类、全麦、荞麦以及大麦(不仅纤维丰富,也含有大量的镁)等食品,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5、少喝酒 酒精会使头痛及疲劳更严重,并引发吃甜食的冲动。所以少喝酒是很必要的。 6、不妨多做运动 运动实在是一种“万能药”。每天在新鲜的空气中快走、游泳、慢跑、跳舞等,都对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而且在月经来之前的1~2周增加运动量,会缓解不适。 7、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使你放松心情,患者应练习缓慢地深呼吸。 8、泡矿物澡 在温水中加入1杯海盐及2杯碳酸氢钠。泡20分钟,会使你放松全身的肌肉。 9、补充营养素 (1)维生索B5、B6 B550毫克,B650~100毫克,这两种维生素有助于缓解情绪不定、水分滞留、乳房胀痛、想吃甜食及疲劳等症状。 (2)维生素C及生物类黄酮 3咖毫克,分成数次服用,可以缓解压力,它有助于减轻经前症候群患者的情绪紧张。 (3)维生素E 这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缓和乳房疼痛、焦虑及沮丧等症状。 (4)钙及镁 这两种矿物质一起服用对经前症侯群患者很有帮助。钙帮助预防经前的痉挛及疼痛,而镁帮助体内吸收钙。 10、天然药草 当归、幸福蓟、番椒、海带、覆盆子叶、洋菝葜、均可减轻患者的疼痛、腹胀、阴道干涩、忧郁等症。 11、少吃乳品 减少乳品,避免乳糖阻碍体内吸收镁,因为镁可帮助调节动情激素的浓度,同时促进分泌。
预防预后:
(一)液体潴留:醛固酮激素过高引起全身性液体潴留,常被用以解释PMS的形成。已知孕酮可以阻断醛固酮对肾小管作用,而有利于尿钠的排出,但孕酮引起钠的丢失,导致醛固酮代偿性增加,加之孕酮在月经后半期转化为脱氧皮质酮等盐皮素的活性加强,而使月经前醛固酮分泌增多,在行经前达峰值,因而黄体期醛固酮排出增加系生理性,借此以维持血浆钠水平的稳定,并且对PMS病人血浆醛固酮水平测定结果也未发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不支持上述学说。 (二)由于PMS症状的广泛性及互不联系的特点,还有应用安慰剂或接受精神、心理治疗有较好疗效。不少学者提出,精神社会因素引起身心机能障碍这一病因学说Parker综合许多学者意见,认为个性及环境因素对PMS症状的发生极为重要,症状的出现反映病人内心存有未能解决的矛盾冲突。追溯病人生活史,常有较明显的精神刺激遭遇,如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和精神创伤、父母家庭不和、学习成绩低劣、失恋等,可能都是产生经前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催乳素(PRL)排出量增多:近年围绕PRL排出量增多为PMS重要病因因素这一问题发生重大争论。血浆PRL浓度有昼夜节律性,以睡眠时水平最高,每个人日与日之间也有显著波动。在排卵期PRL水平达峰值,黄体期PRL平均水平高于卵泡期。有些PMS病人血PRL平均浓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均高于健康妇女,尤其在经前期更为显著。应用溴隐亭治疗以抑制PRL分泌,症状获得明显缓解。黄体期PRL水平升高可伴随孕酮排出量下降或FSH/LH水平下降等,在理论上支持PRL水平增高在某些方面与PMS形成有关。可是正常及PMS病人间多数未见PRL水平有明显差异。PRL对渗透压的调节作用在动物比较显著而在人类则影响不大,可能仅作用于乳腺,影响其局部渗透压的平衡使乳房胀大、触痛。此外,高PRL血症妇女很少有PMS症状。应用溴隐亭治疗,仅减轻乳房症状,而对其他症状疗效不显著等,使PRL排出量增多学说还缺乏可靠有力证据。 (四)卵巢甾体激素比例失常:多年来PMS的激素病因学说集中在雌激素(E)、孕激素(P)比例失调或戒断反应等方面。因为PMS的情感、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特征性症状,固定发生于月经周期的黄体期。症状出现与黄体的发育相平行,因而设想有一些诱发因素产生于黄体,主要可能由于中、晚黄体期孕酮水平下降或导致E/P比值的改变。可是近年许多研究并未发现PMS病人卵巢激素的产生与代谢有异常情况。PMS病人卵巢甾体的平均水平与正常人并无差异。PMS病人均有正常的生殖功能,并不影响生育能力亦可证明其卵巢激素处于正常平衡状态。 (五)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失常 1、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学说:实验研究证实β-EP参与正常妇女月经周期中GnTH分泌的调节。它通过下丘脑间接抑制LH的分泌。这种抑制作用并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已知β-EP在脑内的活性水平,以月经期及早卵泡期最低,及至黄体期其活性处于峰值。 2、5-羟色胺(serotonin,Sr)学说:已知Sr这一神经介质在情绪及行为障碍发生方面起介导作用。给猴小剂量降低Sr功能药物后,即可引起实验动物行为的改变,因而提示Sr代谢异常与PMS发病可能有一定联系。有报道,PMS病人在月经周期最后10天全血中的Sr含量明显低落,而对照组从中黄体期开始Sr水平升高,从而使两组的Sr含量在月经周期的中、晚黄体期及月经前期有明显差异。通过色氨酸负荷试验(50mg/kg)发现,两组病例在卵泡期、中黄体期全血的Sr含量固定增加,及至晚黄体期和月经前期对照组仍持续升高,而PMS病人却下降。表明在月经前这一阶段PMS病人的Sr能神经系统发生缺陷,对刺激的反应性产生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