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形成
什么是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血管腔内急性非化脓炎症伴有血栓形成,导致静脉管腔部分或完全闭塞,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和下肢深静脉。主要分为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多发于四肢或胸部的浅表静脉,沿浅静脉出现硬条索状物,压痛明显,沿静脉周围皮肤伴发红肿灼热炎症反应,约2~4周后,急性症状逐渐减退,可与皮肤呈条状粘连,或条状灰褐色色素沉着。一般无全身症状。 深部静脉血栓,好发于小腿和腘静脉,患肢局部肿胀,伴有疼痛,行走加剧,皮肤浅灰紫,可有广泛的静脉怒张或嗌张。可伴有发热、心率增快、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静脉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咯血,严重可以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疾病检查: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和相关检查,确诊不难,为确定血栓的存在及其部位,可选择深部静脉造影;如怀疑有胫后静脉、胭静脉和股浅静脉阻塞,可行多普勒超声、放射性核素、CT或磁共振静脉显像,必要时亦可行静脉造影检查。
疾病治疗:
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概要: 静脉血栓形成一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抗凝治疗。大多数患者不常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其他治疗。对久病卧床者,应鼓励多在床上作下肢的主动活动,必要时下肢可穿长简弹力袜。 静脉血栓形成的详细治疗: 治疗 (一)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直至水肿及压痛消失。 (二)抗凝治疗 肝素(5000-10 000u)1次静脉注射,再以1000—1500U/h持续静滴,调整滴速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倍于对照值,维持5~7天。华法林在用肝素后l周内开始或与肝素同时开始使用,与肝素重叠用药4~5天。调整华法林剂量的指标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之间。 孤立的腓肠肌部位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且肺栓塞的机会甚少,可暂不用抗凝治疗,密切观察,如有向上发展的趋势再考虑用药。急性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至少持续6~12个月以防复发。对复发性病例或恶性肿瘤等高凝状态不能消除的病例,应长期予以抗凝治疗。 (三)溶栓治疗 大多数患者不常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但新发生的髂股血管血栓形成,或急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可考虑溶栓治疗。尿激酶先静注4400U/kg,继以2200一4400U/(kg·h)静滴12~24小时或tpA 50~100mg 2小时内静滴。亦可用尿激酶5万~10万U直接注入病变静脉处。 (四)其他治疗 如因出血素质不宜用抗凝治疗者或深静脉血栓进展迅速已达膝关节以上者,可考虑作下腔静脉滤器放置术来预防肺栓塞,已完全替代过去的下腔静脉折叠手术。 血栓性浅静脉炎治疗上采取保守支持疗法,如休息、患肢抬高、热敷。非甾体抗炎药可止痛并可防止血栓发展。对大隐静脉血栓应密切观察,如发展至隐一股脉连接处,则应考虑抗凝治疗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五)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对久病卧床者,应鼓励多在床上作下肢的主动活动,必要时下肢可穿长简弹力袜。术后的病人要早期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而又需静脉补液者,应尽量避免输入对静脉有刺激性的溶液,并应经常更换注射或输液的部位,或作深部静脉插管输入。股骨头骨折、较大的骨科或盆腔手术,中老年人如有血黏度增高等危险因素,在接受超过1小时的手术前大多采用小剂量肝素预防。术后抬高下肢,做膝、踝关节的伸屈活动或下肢的按摩。前期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每12小时皮下注射5000u)以降低血黏度,能有效地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华法林和其他同类药物也可选用。定时克气压迫腓肠肌也有较好的效果。
预防预后:
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恶性肿瘤、慢性心肺疾病、口服避孕药及长期卧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