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瘤
什么是颈动脉瘤?
常见由动脉硬化、创伤、细菌感染、梅毒或先天性动脉囊性中层坏死所引起的动脉壁损害变薄,在血流压力作用下逐渐膨大扩张,形成动脉瘤。颈动脉瘤可发生在经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由颈动脉硬化所致者,多发生在双侧颈动脉分叉处,又创伤所致者多位于颈内动脉,经外动脉较少见。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颈动脉瘤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颈部肿块,有明显的搏动及杂音,少数病人因瘤腔内被分层的血栓堵塞,搏动减弱或消失。发生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可影响脑部供血。瘤体内血栓脱落可引起脑梗死,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如头痛、头昏、失语、耳鸣、记忆力下降、半身不遂、运动失调、视力模糊等。瘤体增大压迫神经、喉、气管、食管,可出现神经麻痹,Homer征,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疾病检查:
颈动脉瘤的诊断: 肿块位于颈侧部,有明显搏动及收缩期杂音,压迫肿块近心端动脉时,搏动减弱或消失,即可作出诊断。但遇肿块搏动及杂音不明显者,诊断较困难。DSA检查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动脉瘤形成的原因不同,DSA显影也略有不同。先天性动脉瘤,瘤体一般较小,自绿豆到黄豆大小,呈囊状,有蒂与动脉干连接:动脉硬化形成的动脉瘤可见到瘤动脉纤细弯曲,动脉腔变窄或粗细不均。瘤体呈梭形,外伤性动脉瘤为囊性或多房性构成。近年来应用磁共振血管显影(MRA)诊断动脉瘤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MRA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病人可免于动脉或静脉穿刺之苦,诊断动脉瘤较DSA更具优势。 鉴别诊断: 颈动脉瘤与颈动脉体瘤的鉴别,前者为膨胀性搏动,常伴杂音,压迫颈动脉近心端,肿块明显缩小,搏动及杂音减弱或消失。而后者为传导性搏动,DSA显示颈动脉分叉增宽,并日见肿块将颈动脉分叉推向前。
疾病治疗:
颈动脉瘤的治疗: 颈动脉瘤除瘤体堵塞血管,或血栓脱落引起脑梗死,影响脑供血外,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是瘤体破裂,引起致死性大出血。故颈动脉瘤一旦确诊,宜尽快手术。根据瘤体大小及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①较小囊性动脉瘤:游离瘤体,于颈部放置钳子,切除瘤体,缝合。梭形动脉瘤可切除动脉瘤及病变动脉后,作动脉端端吻合,必要时用人工血管或同种动脉替换切除的动脉。②夹层动脉瘤:切除病变动脉,用人造血管重建血流通道。对于高龄、严重心血管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可行介入治疗。
预防预后:
颈动脉瘤的病因: 常见由动脉硬化、创伤、细菌感染、梅毒或先天性动脉囊性中层坏死所引起的动脉壁损害变薄,在血流压力作用下逐渐膨大扩张,形成动脉瘤。颈动脉瘤可发生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支。由颈动脉硬化所致者,多发生在双侧颈动脉分叉处;由创伤所致者多位于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