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肌间隙感染
什么是嚼肌间隙感染?
嚼肌间隙位于嚼肌与下颁支外侧骨板之间。其上界为上颌颧突及颧弓下缘,下界为咬肌在下颁支的附着处,前界为嚼肌前缘,后界为下颌支后缘,内界为下颌支外侧骨板,外界为腮腺、腮腺嚼肌筋膜及嚼肌。此间隙四周被致密筋膜包围。嚼肌间隙感染主要来源于下颌阻生智齿冠周炎及下颁磨牙根尖周炎的炎症。感染最多见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嚼肌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 嚼肌间隙感染典型症状是整个腮腺嚼肌区呈局限性肿胀。向下扩散可累及下颌下区,此时整个腮腺嚼肌区弥散性肿胀,压之有凹陷性水肿。由于嚼肌肥厚坚实,脓液难以穿破到皮下,故无波动感。常伴有严重的张口困难及疼痛。穿刺可抽出脓液。若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脓液不见减少,瘘管长期不愈时,用探针顺着瘘管探查骨面,有粗涩感,即表明有边缘性骨髓炎。
疾病治疗:
嚼肌间隙感染的治疗:切开引流 局部穿刺抽出脓液后,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1~2cm处切口,切口长5~7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直达下颌角,切断部分嚼肌附着,即进入嚼肌间隙,可见脓液排出。术中应注意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及腮腺组织,术中应探查下颌支外侧骨面有无边缘性骨髓炎发生。
预防预后:
嚼肌间隙感染的感染来源 最多见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也可见于下颌磨牙的根尖感染及下颌骨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