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冻伤
什么是脚冻伤? 脚冻伤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脚部的损伤。脚冻伤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症状体征: 皮损为瘙痒性局限性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可出现水疱、糜烂和溃疡。初起为局限性蚕豆至指甲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触之冰冷,压之退色,去压后恢复较慢,自觉局部有胀感、瘙痒,遇热后更甚,严重者可有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愈。 I度冻伤: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痒、痛、热。约1周后结痂而愈。 Ⅱ度冻伤:伤达真皮层。红、肿、痛、痒较明显,局部起水泡,无感染结痂后2~3周愈合。 Ⅲ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早期红肿并有大水泡,皮肤由苍白变成蓝黑色,知觉消失,组织呈干性坏死。 Ⅳ度冻伤:伤及肌肉和骨骼。发生干性和湿性坏疽,需植皮和截肢。 脚冻伤的鉴别诊断: 1、脚底干裂:脚底干裂是指脚底皮肤表皮角质增生,干燥,失去弹性,皮肤角质层脆裂,造成表皮皲裂。 2、足底溃疡:麻风溃疡一般好发于足底足跟四肢关节附近。 3、足部坏疽:糖尿病足部病变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病变造成供血不足,因神经病变造成感觉缺失并伴有感染的足部改变。因糖尿病足部病变而截肢的患者是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10倍。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身体的其他部分,只不过患者足部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糖尿病足的主要表现有下肢疼痛、皮肤溃疡,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病变早期,体检可发现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下肢下垂时又呈紫红色。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间歇性跛行就是患者有时走着走着突然感到下肢疼痛难忍,以至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走路。休息痛则是下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只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而且休息时下肢也因却血而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双脚可出现坏死,创口久久不愈,严重者不得不截肢至残。
疾病治疗:
预防: 注意保暖,增强抗寒冷力。 治疗: 1.鲜芝麻叶适量,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续1周。 2.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3.红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4.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5.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1周。 上述几法,任选1种,连续5-7天,即可有效地预防冻疮发生。
预防预后:
1、脚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 2、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