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角膜炎
什么是化脓性角膜炎?
化脓性角膜炎是一种剧烈的化脓性炎症,又称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细菌,真菌或原虫等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眼病,青壮年多见,发病迅猛,进展快,表现为头痛目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结膜充血、水肿,角膜创面有浸润或坏死,甚至伴有前房不同程度积脓等,如不及时治疗护理,将引起角膜穿孔,内容物脱出等,不仅可致盲,还可因眼球萎缩而影响美观。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炎症初起即觉眼珠疼痛,头额剧痛,有时彻夜难眠,羞明流泪,眼睑难开,勉强睁开时,则流泪增多,或多粘稠脓性分泌物,视力发生障碍。眼睑有明显的红肿,角膜也有红肿,角膜中央区出现灰白色混浊,中央凹陷,上覆盖薄脂,经1-2天病情较重,凹陷呈进行性扩大,表面覆盖的灰白色凝脂样组织增厚。至此时若没有及时就治,则病情又向深层发展,并向四周伸延,则将波及整个角膜。由于病情进展较快,病人常表现出明显的头痛,剧烈性眼痛,同时伴有发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这种病是眼病中的急重症之一,应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治疗,否则会影响视力,或造成失明而遗憾终生。
疾病检查:
鉴别诊断 1.第一期 进行期。溃疡起自浸润,初为一浑浊点状浸润。该处上皮细胞肿胀,有蛋白样液体聚集在角膜实质层内,继则纤维组织肿胀,最后各组织坏死而脱落,形成溃疡。溃疡多为圆盘形,边缘高起,周围和底部有白细胞浸润,向周边或底部蔓延、扩大或加深。 2.第二期 恢复期或清洁期。坏死组织完全脱落,溃疡与周围组织有显然界限,浑浊消失、底和周边部洁净。 3.第三期 结瘢期。近溃疡处角膜缘的血管进入角膜,角膜固定细胞分裂增殖,结缔组织增生、溃疡表面被邻近增生的上皮细胞遮盖。因新生瘢痕组织排列不整齐,所以瘢痕色白而密,以后这种纤维组织渐即排列整齐,尤以小儿者为然,恢复部分透明、色变浅淡。大而密的浑浊有永久存留之血管,小而薄的瘢痕则无血管,前弹力层受伤后永不再生。
疾病治疗:
一旦怀疑为绿脓杆菌感染,应尽早治疗本病,角膜组织破坏越少,视力恢复的希望就越大。 1、选择有效抗生素 药物中以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最有效,庆大霉素次之,可配成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5万单位/毫升、0.4%庆大霉素、5%磺胺灭脓(sulfamylon)液,急性期每15~30分钟点眼1次,同时可结膜下注射多粘菌素B,每次5~10万单位,多粘菌素17万单位;庆大霉素2~4万单位,可有效控制感染。当细菌培养转为阴性后,为防止复发,上述用药还应持续1~2周。局部治疗的同时,全身可肌注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每日12.5毫克/kg体重。为防止和控制Gram 阳性菌的混合感染,尚须用其他广谱抗生素,如杆菌肽,新霉素、妥布霉素等。 2、可用0.25%醋酸液冲洗结膜囊,每日2~3 次。 3、散瞳 用1~3%可托品液点眼或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使瞳孔充分散大。 4、中药治疗: 1、风轮热毒证:黑睛翳障成片而陷下,色如凝脂,黄液上冲,胞睑红?啄颜觯拙斐啵袼熳牵窠粜。苛倚呙鳎壤崛缛?口苦咽干,溺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清热解毒。 2、风轮风热证:病初起,黑睛起翳如星或成片,边缘不清,表面污浊,如覆薄脂,抱轮红赤,羞明流泪,沙涩刺痛,视力下降,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 3、肠热腑实证:黑睛凝脂深陷如窟,或色带黄绿,黄液上冲日增,甚至遮满瞳神,白睛混赤壅肿,眼睑红肿,泪液如汤,多呈黄绿,头目剧痛,发热口渴,溲黄便秘,舌红苔黄厚,脉数有力。清热攻下。 4、血热瘀滞证:胞睑肿胀,白睛紫赤,黑睛生翳,羞明刺痛,视力骤降,甚至黑睛溃破,舌暗红,苔黄,脉细数。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预防预后:
化脓性角膜炎的发病原因是因绿脓杆菌侵入角膜,眼外伤、化学伤及暴露性角膜炎,使角膜上皮受损引起感染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于黑睛表层外伤,风热邪毒乘虚侵入;脏腑热盛、肝胆火炽,上炎于目,致气血壅滞,蓄腐成脓,黑睛溃烂;花翳白陷,聚星障等病情迁延,复加邪毒,恶化而成,多发于夏末秋初。现代医学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