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部骨关节炎
什么是踝足部骨关节炎?
踝足部的关节和膝、髋关节皆为负重关节,易患骨关节炎,而且其症状及影响活动也较明显。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骨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软骨骨化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一种以局灶性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及关节畸形和软骨下骨质硬化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是中年以后很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病。1890年Garrd首先提出骨性关节炎的概念,继而Nichols和Richardson在1909年用退行性变关节病(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描述了踝足部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并强调关节软骨退变是本病的直接原因。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踝足部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1)疼痛:疼痛是踝足部骨关节炎最突出的临床症状,它是受累关节因不同刺激因素引发炎症性反应的结果,这些因素可包括机械性干扰,如关节内游离体,软骨下细微骨折,滑膜奋噬了脱落在关节腔内的软骨碎片等。每次发作可以是隐匿性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轻微疼痛;也可因劳累、活动量增加、受凉、天气变化等使疼痛症状加剧,经休息、局部制动,可使症状缓解。疼痛往往位于关节一侧,但也可蔓延到整个关节。 (2)关节滑膜肿胀:关节肿胀是踝足部骨关节炎的又一突出症状;偶尔关节弥漫性肿胀是就医的原因。晨起或稍久休息后常感关节僵硬,稍加活动后。僵硬感即可随之消失。随着病情发展,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受到限制,甚至关节屈曲挛缩,致使关节畸形更为明显。骨关节炎可侵犯全身各个关节,尤其是下肢负重关节。膝、髋、踝关节等最为好发。 2.踝足部骨关节炎的体征 受累关节周围弥漫性压痛,邻近关节的肌肉发生萎缩。关节可有肿胀、积液、关节活动时伴滑膜摩擦音。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极少数有关节挛缩。
疾病检查:
踝足部骨关节炎的诊断 骨关节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作出。 踝足部骨关节炎的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沉降、血生化、纤维凝集试验等均为正常。滑膜液检查,可与类风湿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等相区别。关节液的肉眼观察似乎正常,液体清晰,呈淡黄黏液,不发生凝固,细胞计数很少超过60~3000范围。关节液内糖浓度与血精相同,总蛋白不超过5.5g/100ml。类风湿关节炎滑液混浊,黏稠度低。可凝固Ropes试验阳性,细胞计数常超过3000,主要为多核细胞,总蛋白超过8g/100ml,球蛋白常超过白蛋白。 踝足部骨关节炎的影像学检查 骨关节炎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X线检查。当疑及软骨损伤x线检查难以确诊时方考虑采用CT或MRI检查。x线检查对骨关节炎的诊断十分重要,但必须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程早期,X线检查多为阴性。当关节间隙逐渐出现狭窄,表明覆盖关节面的软骨厚度开始变薄。最终,病程后期关节间隙明显狭窄,甚至消失,软骨下骨质表现硬化征象。在承受压力最大的区域内,软骨下骨小粱间出现多发性、大小不一的囊腔变,关节边缘呈锐性骨赘形成。除了上述表现外,还可出观一 继发性X线表现,包括关节游离体,关节畸形等。
疾病治疗:
踝足部骨关节炎的治疗 骨关节炎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 1.非药物治疗踝足部骨关节炎 患者的健康教育、减肥、理疗止关节过度运动和过度负重。 2.药物治疗踝足部骨关节炎 (1)非特异性药物:扑热息痛;麻醉性镇痛药物;辣椒辣素外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不宜全身用药,一般予关节腔注射。 (2)特异性药物:透明质酸;氨基葡萄糖(硫酸盐、盐酸盐等);双醋瑞因;硫酸软骨素。 3.其他药物 骨重吸收剂,如双磷酸盐;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抑制剂。 4.外科治疗踝足部骨关节炎 内科治疗无效,并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早期:截骨矫形术、关节复位术;中期:关节清理术、软骨和软骨细胞移植术;晚期:关节置换术等。
预防预后:
踝足部骨关节炎病因概要: 踝足部骨关节炎的病因主要分为8大方面:骨关节炎的发病与年龄有关,踝足关节长期的微细损伤是引发踝足骨关节炎的重要因素,关节损伤,关节缺乏活动引发父节软骨退变,身体超重,踝足关节力线异常,遗传因素等。 踝足部骨关节炎详细解析: 许多临床工作者喜欢把骨关节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所谓原发性的骨关节炎,是指没有明显病损而发生的骨关节炎;而继发性者,往往在有某种病损的基础上发病,这种“原发”或“继发” 的分类,可能会导致人们发生误解。因为许多被认为是原发性骨关节炎,实际上往往存在某种原因,只是尚末发现而已,或尚未找到真正潜在的病因。踝足部骨关节病的发病原因与全身其他关节的骨关节病相似,是多原因的。踝足部骨关节炎常见有以下原因: 1.踝足部骨关节炎的年龄因素 一般认为骨关节炎的发病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中年以后骨的无机盐增加,软骨代谢营养降低,致使软骨变薄,运动中弹性减少,关节缓冲力降低,承重及抗机械力缩小,关节软骨易受损伤。 2.过度活动劳损 踝足关节的过度使用,长期的微细损伤是引发踝足骨关节炎的重要因素。正常关节面软骨其胶原纤维在关节表面平行向下止于骨面形成网状拱形结构,有薄壳效应,软骨细胞介于胶原纤维之间。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富有光泽,有弹性,耐磨,抗机械力。当过度负荷,长期反复撞击磨损时,软骨面的胶原纤维受到破坏,软骨基质损伤软骨失去弹性。软骨细胞也受损死亡。关节软骨面的完整性及坚固性破坏,继发一系列病变,在动物实验中也得到验证。 3.关节损伤 关节受到急性创伤时,如扭伤、撞击伤,关节软骨受到挤压、撞击、捻挫、切线应力等损伤,软骨面破坏。众所周知软骨破坏后本身不能冉生修复。损伤处及周围进一步退变,以致引起骨及周尉软组织病变。 4.关节缺乏活动引发父节软骨退变 关节软骨没有血管神经长入。关节软骨的营养主要来自滑膜分泌的关节液中。其营养机理靠关节活动时机械运动产生的压力软骨受到挤压,将软骨内代谢产物排出,挤压解除时,软骨靠弹性方式复原关节液中的营养物质吸入,如此交换营养。当关节因某种原因长时间固定,如踝足石膏固定,关节不能活动,软骨的挤压及减压的机理消失,则营养不能交换,长期下去,软骨失营养(饿死)而退变。 5.身体超重 踝足和其他下肢关节一样,任何原因的体重超常,如肥胖甚至肌肉过分强大,都增加负重关节软骨的挤压和磨损,同时会引起步态异常,也是引起踝足部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6.踝足关节力线异常 如下肢骨折畸形愈合,骨骺发育不良引起踝关节面一侧倾斜、不平,力线改变,则关节面承重不平衡,关节面压强不均匀,以致造成关节软骨一侧过度磨损挤压,一侧出现压力不足久之软骨退变引发骨关节炎。 7.遗传因素 各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踝足部骨关节炎是一个内在性代谢异常造成关节结构异常表达,如骨关节炎患者表现的远侧指间关节粗大(Heberden)与遗传因素有着十分密切的父系;主要表现在女性,显性频率可高大30%,且多合并足踝部关节的骨关节炎。 8.其他因素继发踝足部骨关节炎 如内分泌疾患、骨关节感染、大骨节病、神经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等都可以继发引起骨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