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肿物
什么是颌面部肿物
?
颌面部肿物指发生于口腔颌面部高出皮肤或黏膜的肿块或突起,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对口腔科医生乃至耳鼻喉科、外科医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正确与否和治疗效果的优劣。颌面部解剖层次复杂,组织结构精细,以及胚牙合发育、淋巴回流等特点,使该部位不但肿瘤类别多,就是同类肿瘤其表现亦有很大差别,再加上自胸腹腔及鼻咽部等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的肿瘤,使之诊断比较困难,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故应引起临床...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有时病史的长短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Skandalakis提出的“7”的规律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病史7d以内者,多为急性炎症;病史7 d~7周者,多为慢性炎症;病史7周~7个月者,多为恶性肿瘤;病史7个月~7年者,多为良性肿瘤;病史7年以上者,多为先天性畸形。
预防预后:
颌面部肿物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炎性肿物(包括非特异性炎症和特异性炎症)、肿瘤性肿物(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和发育畸形性肿物三大类。在讯问病史时要特别注意:①肿物发生的时间及经过;②肿物增长的速度如何;③肿物发生后又无疼痛及其他自觉症状等。在临床检查时要重点检查:①肿物的部位及大小;②肿物能否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无粘连;③肿物的形态,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型;④肿物的质地,坚硬、柔软或有波动感;⑤肿物的边缘,清晰还是模糊;⑥肿物表面皮肤、黏膜的颜色有无变化,皮下血管有无扩张及搏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