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高组胺鱼类中毒
什么是含高组胺鱼类中毒?
含高组胺鱼类中毒,即食用鱼类引起的类过敏性食物中毒。引起类过敏性食物中毒的鱼类主要是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如会枪鱼、秋刀鱼、鲭鱼、沙丁龟、鲐鱼、鲥鱼等)以及淡水中养殖的鲤鱼,它们均属含高组胺鱼类。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5min至4 h,一般为0.5~1 h。中毒病人呈现组胺反应如画红、头晕,头痛,心悸,脉快,胸闷和呼吸急促等,部分病人出现眼结合膜充血,瞳孔散大,视力模糊,脸发胀,唇水肿,口和舌及四肢发麻,恶心,呕吐,腹痛,荨麻疹,全身潮红,血压下降。含高组胺鱼类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发病率50%左右,急重症病人可井发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偶有死亡病例报道。
疾病检查:
诊断主要结合有食用不新鲜的海产属青皮红肉鱼或河产鲤鱼史以及有典型的组胺毒性反应的表现。
疾病治疗:
【治疗】 l.催吐、洗胃和导泻以排除毒物。 2.抗组胺药物能快速消除中毒症状,可口服苯海拉明、扑尔敏等。近米用组胺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或西咪替丁效果较好、亦可用大剂量维生素c。不宜服用抗组胺药物者,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 ml,每日1~2次。 3.症状严重时,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4.对症支持治疗。
预防预后:
【中毒机制】 青皮红肉鱼类含有较多的组氨酸,经脱羧酶作用强的细菌如摩氏摩根菌或无色菌等作用后,组胺酸脱羧基而产生组胺,当组胺蓄积到一定量时,就可产生中毒。特别是当组胺与二甲胺和其氧化物,胍基丁胺、磷酰胆碱、甲基亚氨脲、萨啉等同时存在时,可产生协调作用,而使毒性增大。因此类过敏性食物中毒的原因除组胺外,腐败胺类和组胺的协同作用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