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什么是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毒性感染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多种病毒包括EB病毒、微小病毒B19、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麻疹、风疹病毒、HIV-1、巨细胞病毒等均可导致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以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较明显,出血较重,其他患者血小板为轻至中度减少,出血表现轻微,有时甚至无出血症状。
疾病检查: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 诊断:1. 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2.实验室检查提示病毒感染
疾病治疗: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主要针对病因,出血严重时应加强血小板输注支持,败血症引起者用IVIg治疗有益,适当情况下,也可用皮质激素,可使出血改善。
预防预后: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 (一)病毒侵入巨核细胞病毒使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能力减弱;病毒对外周血小板有直接破坏作用;抗病毒抗体与血小板膜蛋白发生交叉反应或病毒抗原一抗体复合物黏附于血小板膜,导致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增加。 (二)细菌对血小板的直接破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小板膜,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