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什么是感染? 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血液学症状:包括白细胞增多,贫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血小板减少症。 心肌症状:可从心动过速和心输出量增加到心功能衰竭。 呼吸道症状:包括超通气量,常伴随显著的呼吸性碱中毒,随后出现肺功能下降,最后可发展为成人呼吸困难综合征和呼吸肌衰竭。 肾的症状:可从微量蛋白尿到急性肾功能衰竭、氨氮血症,少尿和显著的尿沉渣可以发生,但与休克无关。 消化系统症状:腹痛腹泻,溃疡,胃肠道功能混乱和炎症,引起肝功能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焦虑、混乱、谵妄、僵呆、抽搐和昏迷, 内分泌紊乱:包括甲状腺刺激素、血管紧张素、胰岛素和糖原产生的增加; 骨骼肌:肌肉蛋白继发性分解代谢加强,导致氨基酸氧化。 类型 1·首发感染(primaryinfect10n),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有些传染病很少出现再次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2·重复感染(re-infect10n)人体在被某一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的感染。常于血吸虫和钩虫病等。 3·混合感染(co-infect10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较少见。 4·重叠感染(superinfect10n)人体在被一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临床多见,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5·继发感染(secondaryinfect10n)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如病毒性肝炎继发细菌,真菌感染。
疾病治疗:
经常保持皮肤和粘膜的清洁和完整,避免创伤,应积极治疗、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类药物。一切明显的或隐匿的化脓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感染的发生就可以减少。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营养状况及小儿保健工作。
预防预后:
细菌感染: 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当皮肤粘膜有破损或发生化脓性炎症时,细菌则容易侵入体内;人体的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反应两种,后者又可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方面。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不能充分发挥其吞噬杀灭细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细菌量较少,致病力不强也能引起感染;条件致病菌所引起的医源性感染也逐渐增多。毒力强或数量多的致病菌进入机体,引起败血症的可能性较大。 病毒感染 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水平传播是指病人和健康人体之间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节肢动物叮咬、直接或间接接触等的传播方式。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胎盘由母体传给胎儿或于分娩时经产道由母体传给胎儿的传播方式。 呼吸道病毒性疾病:①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等的感染。②流行性感冒。③流行性腮腺炎等。 胃肠道病毒性疾病:①脊髓灰质炎。②库克萨基病毒感染。③ECHO病毒感染。④病毒性胃肠炎。包括轮状病毒性胃肠炎、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腺病毒性胃肠炎、星状病毒性胃肠炎、冠状病毒性胃肠炎和杯状病毒性胃肠炎等。 肝脏病毒性疾病: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EB病毒性肝炎和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等。 皮肤和粘膜病毒性疾病:包括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及带状疱疹、天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狂犬病和口蹄疫等。 眼病毒性疾病:包括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和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等。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疾病: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西方马脑炎、东方马脑炎、圣路易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墨累山谷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森林脑炎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等。 亲淋巴细胞性病毒性疾病: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虫传病毒性疾病:有以下多种:①病毒性出血热。包括流行性出血热、黄热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裂谷热、阿根廷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拉萨热、鄂木斯克出血热、马尔堡病和埃波拉出血热等。②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③西尼罗热。④科罗拉多蜱传热。⑤白蛉热等。 慢病毒感染:包括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库鲁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和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等。 真菌感染 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分为4类:浅表真菌、皮肤真菌、皮下组织真菌和系统性真菌;前二者合称为浅部真菌病,后二者又称为深部真菌病。 浅表真菌:感染仅仅局限于皮肤角质层的最外层,极少甚至完全没有组织反应,感染毛发时也只累及毛发表面,很少损伤毛发。主要包括:花斑癣、掌黑癣和毛结节菌病。 皮肤真菌病:感染累及皮肤角质层和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甲板等,能广泛破坏这些组织的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宿主免疫反应;这类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癣菌病,其他真菌引起的感染还包括皮肤念珠菌病等。 皮下真菌病:感染皮肤、皮下组织,包括肌肉和结缔组织,一般不会经血液流向重要脏器播散;但有些感染可以由病灶向周围组织缓慢扩散蔓延,如足菌肿等;也有些则沿淋巴管扩散,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免疫受损患者的皮下真菌具有潜在的播散全身的危险。 系统性真菌病:除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累及组织和器官,甚至引起播散性感染,又称为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以及外科其他介入性治疗的深入开展,特别是AIDS的出现,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病日益增多,新的致病菌不断出现,病情也日趋严重。主要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隐球菌病、接合菌病和马内菲青霉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