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母细胞瘤
什么是肝母细胞瘤?
肝母细胞瘤是一种原发于肝的恶性胚胎瘤,多数病例发生在3岁以前,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肝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恶性肿瘤的60%。该病起源于肝胚胎原基细胞,属上皮来源的肝恶性肿瘤。成人罕见。病人男女比例约为2:1。肝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可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广泛转移,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腹腔淋巴结和脑。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肝母细胞瘤的表现常有食欲缺乏、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腹部膨隆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 体征主要有面色苍白、腹部膨隆、肝大,查体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大者可达盆腔,可触及瘤结节并伴有触痛。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其他症状包括发育不良,易激惹等。 部分肝母细胞瘤男性患儿以性早熟为始发症状,发生率为2.3%,表现为生殖器增大,声调低沉及阴毛生长等,原因是肿瘤细胞可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疾病检查:
1、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肝母细胞瘤的诊断常有食欲缺乏、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腹部膨隆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体征主要有面色苍白、腹部膨隆、肝大,查体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大者可达盆腔,可触及瘤结节并伴有触痛。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其他症状包括发育不良,易激惹等。部分肝母细胞瘤男性患儿以性早熟为始发症状,发生率为2.3%,表现为生殖器增大,声调低沉及阴毛生长等,原因是肿瘤细胞可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可有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血小板下降;肝功能轻度异常,ALP和LDH轻中度升高;AFP在大多数病人可显著升高,AFP80%~90%阳性,个别可高达100ooomg/L;约50%,肝母细胞瘤患儿尿中排出胱硫醚,男性早熟患儿血清和尿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升高。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巨大占位性病变,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价值。 ①B超: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增强的孤立性肿块。肝局部明显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肝内呈巨块型强回声,内部强弱不等,分布不均,有液化时呈}昆合型回声图像,偶尔能发现瘤内呈点状或不规则的钙化灶。肿瘤包膜光带完整。 ②CT检查:CT检查表现如下:平扫肝实质内单个或多个低密度肿块,均质或不均质(以不均质为多),边界清楚或不清楚。增强扫描病灶不均质增强,主要在病灶周围。大多数肿瘤较大,常使肝明显增大变形,肿块为巨块型或巨块型加多结节型。肿瘤常累及肝一叶,以右叶多见,但可累及两叶或多中心。约一半病例在病灶内可见钙化。 ③MRI检查:MRI显示为强弱不均低信号区,肝动脉造影对肝母细胞瘤有定位作用,并提示手术能否切除的信息。 ④其他:可行血管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 (3)活组织检查: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肝母细胞瘤的诊断。 3、病理表现肝母细胞瘤多为单发,大小不等,直径为5~25cm。在超过半数的病例中肿瘤仅局限于肝右叶,少数多发者可累及左、右肝叶。肿瘤多有包膜,一般与肝组织界限清楚。由于其所含的成分不同,可有不同的外观。肿瘤多呈粗糙的结节状或分叶状突出于肝表面。组织学上可将其分为上皮性和混合型肝母细胞瘤两种。 4、诊断根据病人年龄小,为少年儿童,有些在出生后不久即可有腹部膨隆、厌食、腹胀、体重减轻、腹部肿块或伴性早熟,AFP升高,影像学证实肝内占位性肿块,结合辅助检查多可做出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5、鉴别诊断本病须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错构瘤及畸胎瘤鉴别。与肝外病变如腹膜后的wilms瘤、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尤其是肝细胞癌较常见。
疾病治疗:
肝母细胞瘤的手术切除是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治疗方法,如果肿瘤是单发的、瘤体较小、位置表浅且无肝外转移,手术切除可获治愈。对肿瘤巨大或有子灶者,术后应配合全身化疗,可提高病人术后生存率。约超过半数的病人在就诊时已失去了肝母细胞瘤的手术治疗的机会。化疗主要是阿霉素和顺铂的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其他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氟尿嘧啶(5一Fu)等。
预防预后:
该病起源于肝胚胎原基细胞,属上皮来源的肝恶性肿瘤。成人罕见。病人男女比例约为2:1。本病恶性程度高,肝母细胞瘤的病因血液和淋巴途径广泛转移,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腹腔淋巴结和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