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
什么是粉碎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属于完全性骨折,骨碎裂成两块以上,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形骨折或“Y”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属于骨折中较为严重的类型,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以上的骨折段。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 依据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为: 1.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 2.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疾病治疗:
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复位与固定 (1)手法复位与外固定: ①手法复位 时机:复位越早越好,因数小时之后患处肿胀渐加重,造成一定复位难度。但对复杂性损伤,因全身情况不好或局部损伤不能及时复位时,可临时固定制动,待条件成熟再处理骨折。注意延迟复位一般不要超过1~2周。 ②外固定 小夹板固定:用有弹性的柳木板、竹板或塑料板预制成与肢体各部位大小相应的规格不同的小夹板。 石膏绷带固定:石膏绷带浸水后制成多层重叠的石膏托或反复缠绕于骨折肢体外周而成圆筒形。 其他:有各种支架(上肢外展架、脊柱支架、颈托等);小铝板用于指(趾)固定,小巧可靠。 (2)持续牵引:常用于手法复位有困难或夹板、石膏固定有困难者。持续牵引有皮牵引和骨牵引两种方法。前者是用宽胶布粘贴在患肢皮肤或使用预制的牵引带而挂上重量作牵引,后者是通过贯穿在骨组织内的钢针作牵引,两者均需要相应的滑轮装置。 (3)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有些特殊情况不得不考虑手术治疗,如骨折端有肌肉等软组织嵌入者、有较大肌肉附着的撕脱骨折,关节内骨折、合并重要血管或神经损伤的骨折、陈旧性骨折或骨折不愈合、手法复位及持续牵引失败的骨折等。方法是手术切开后直视下骨折复位,同时使用对人体组织无不良刺激的金属内固定物,如髓内针、螺丝钉、接骨钢板等。对骨不愈合等情况还可作自体或异体骨片移植。 (4)其他方法: ①手法复位与内固定,用于某些手法复位后必须严格固定的骨折,如股骨颈内收型骨折常用多针内固定,兼取了手法复位和内固定两者的优点。 ②经皮穿针骨外固定,是介于内固定与外固定之间的一种方法。新型外固定器具有复位和固定双重作用。功能锻炼骨折复位与固定后,为促进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应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指导病人按一定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 在身体及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考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选择合适的时机,手术后可较早活动肢体,进行功能恢复,预后较好。
预防预后:
骨折是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