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症
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排尿、夜间常尿湿自己的床铺白天有时也有尿显裤子的现象。由于尿道口受刺激、脊椎疾病、糖尿病等引起的晚上睡眠 时排尿不属于遗尿症。儿童期较常见。遗尿症的患儿,多数能在发病数年后自愈。女孩自愈率更高,但也有部分患儿,如未经治疗,症状会持续到成年以后。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遗尿症多发生于5~10岁儿童,男孩较多见。男孩与女孩的比例约为2:1。 1.按发病时间分 ①原发性遗尿:是指出生后一直尿床者;约占遗尿儿童的70-80%。与睡眠障碍有关的遗尿,绝大多数是属原发性遗尿症。 ②继发性遗尿:指患儿在5岁以内,曾有一段时间(约3~6个月)不尿床,尔后再发生遗尿者。约占遗尿儿童的20-30%。 本症通常可自愈,随年龄增大后遗尿消失,大多数在8岁以后就停止尿床。 2.按遗尿时间分:作为遗尿症的一种分类方法是不严格 夜遗尿症(俗称尿床)和昼遗尿症。昼遗尿症患儿在白日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障碍等症状,在夜间肯定也遗尿,所以这只是一种习惯叫法。昼夜均有遗尿的患儿如不及时治疗可推迟到成年而不消失。 3.按发病原因分 (1)功能性遗尿:由非器质性病变引起3周岁以上儿童不自主的排尿,并且遗尿为唯一症状者。 (2)器质性遗尿:因神经系或泌尿系器质性病变而引起3周岁以上儿童的不自主排尿现象。 其中原发性遗尿一定为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尿可为原发性遗尿或继发性遗尿,故有原发功能性遗尿和继发功能性遗尿之称。继发性遗尿可能是功能性的也可能是器质性的,出生即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遗尿只能称为器质性遗尿,无原发、继发之说。
疾病检查:
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出现无意识遗尿或尿床,这种现象至少每周两次以上且持续超过半年即可诊断为小儿遗尿症。 鉴别是继发性遗尿症还是心理因素导致的遗尿症。 1.继发性遗尿症继发性遗尿症不分白天夜晚、床上或非床上、清醒或非清醒状态均可发生,除尿床外还有其它更明显临床症状和病理表现,多为器质性病变,诸如下尿路梗阻、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炎或身体其他器官疾病;手术后,尤其是发热性疾病,影响到神经系统或患儿全身虚弱致功能失调,也可以出现暂时性遗尿。一旦原发病好转,全身情况改善,遗尿也会消失。 2.心理因素导致的遗尿症,如惊吓、威胁、严厉批评惩罚或长期的紧张不安或突然的不幸事件而导致排尿习惯发生变化。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例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对继发性遗尿的患儿要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改善患儿的全身状况,继发遗尿很快便能治愈。
疾病治疗:
1.调整饮食 每天下午4点以后少饮水,晚饭最好少吃流质,宜偏咸偏干些,临睡前不要喝水(夏天除外),也不宜吃西瓜、桔子、生梨等水果及牛奶,以减少夜里膀胱的贮尿量。 2.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应该使患儿生活、饮食起居有规律。应避免其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最好能坚持睡午觉,以免夜间睡得太熟,不易被大人唤醒起床小便。 (1)睡前不宜过分兴奋 应养成孩子按时睡眠的习惯,不可让孩子兴奋,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 (2)临上床前把小便排干净 要养成孩子每天睡前把小便排干净的习惯,以使膀胱里的尿液排空。有条件的家庭,应尽可能在临睡之前给孩子洗澡,使其能舒适入睡,这样可减少尿床。 (3)及时更换尿湿的被褥衣裤 孩子睡觉的被褥要干净、暖和、尿湿之后,应及时更换,不要让孩子睡在潮湿的被褥里,这样,会使孩子更易尿床。 (4)心理护理 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抑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对待遗尿症患儿,只能在安慰及鼓励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这一点甚为重要,是治疗成败的先决条件。 3.药物治疗 (1)氯丙咪嗪 每天睡前服,见效后持续服药3个月,然后逐渐减量。其作用机制是该药对膀胱具有抗胆碱能作用,使膀胱容量扩大,并可刺激大脑皮层,使患儿容易惊醒而起床排尿。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个别患儿在治疗开始时,可出现睡眠不安,胃口下降,容易兴奋的现象,一般未经处理约1~2周可自行消失 (2)奥昔布宁(尿多灵) 能降低膀胱内压,增加容量,减少不自主性的膀胱收缩,入睡前口服,适用于昼夜尿频型。 (3)去氨加压素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别名弥凝,睡前口服,适用于夜间多尿型。 (4)麻黄素 睡前口服,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同时有兴奋中枢作用,可用于混合型。 联合应用阿米替林、去氨加压素和奥昔布宁三联药物是目前认为治疗夜间遗尿症效果确切的药物疗法,适用于混合型遗尿症,缺点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易复发。 以上药物属于处方用药,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为抗抑郁症药,所示剂量为成人用量,小儿应以每公斤体重进行计算。 4.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可采用闹钟定时促醒、针灸、按摩、电针、器械效正等方法。
预防预后:
引起遗尿的原因,有些是由于泌尿生殖器官的局部刺激,如包茎、包皮过长、外阴炎、先天性尿道畸形、尿路感染等引起,其次与脊柱裂、癫痫、糖尿病、尿崩症等全身疾病有关。但是绝大多数儿童遗尿的出现与疾病无关,是出于心理因素或其他各种因素造成的。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6-7岁的孩子发病率最高。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 1.遗传因素 本病的家族发病率甚高。提示遗传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2.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 3.睡眠过深 本病患儿夜间睡眠很深,不易唤醒,唤醒之后,往往还是迷迷糊糊、半醒不醒,因此夜间唤醒排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比较困难。其原因在于睡眠过深,不能接受来自膀胱的尿意而觉醒发生反射性排尿,遂成遗尿。 4.心理因素 亲人的突然死伤,父母吵闹离异,母子长期隔离,黑夜恐惧受惊,均可导致孩子遗尿。 有些孩子自幼没有养成控制小便的习惯和能力,一出现尿床,便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中,每天晚上睡前总要提心吊胆,生怕再次尿床,继而产生自卑心理,使遗尿经久不愈。 心理因素不但可促使以往已有控制小便能力的儿童重新发生遗尿,而且还可使少数患儿在发生遗尿后,逐渐形成习惯,有些甚至至成人仍无法改变。 5.排尿习惯训练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