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型乳腺肥大症
什么是儿童型乳腺肥大症?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precocious development of the femalebreast),又称早熟性乳腺肥大症,一般仅见于女孩。一般认为在9岁以前,第二性征发育完善或部分器官发育完善,即有明显的乳腺发育,外阴发育良好,阴毛、腋毛出现,身体迅速增长,体重不断增加或行经谓性早熟。此种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在儿童期较罕见。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的症状:乳腺发育较早,指双侧或单侧乳腺提早发育,或者先是一侧乳腺发育。以后对侧乳腺发育。增大的乳腺偶尔伴有疼痛,在单侧或双侧乳腺的乳头乳晕下可触及呈同心圆的盘形“肿块”。有的作者指出,这些乳腺提早发育的女童,今后可能有3种发展趋势:①经过一个阶段的发育可以自然消退,称为初潮前乳腺暂时性肥大;②维持较长时间不变,经过几年或至青春期乳腺才进一步发育,称为乳腺过早发育症;③逐渐发育。 在原发性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的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病人,同时伴有其他性征的发育,如大、小阴唇的发育,阴蒂增大,阴毛和腋毛的生长,且有月经周期的变化。 在原发性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的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病人,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骨骼的生长发育均较正常人为早,但不会生长过度。以后可有正常的发育和分娩,终身亦无其他内分泌紊乱的现象。病人的心理变化与同龄健康儿童一致,临床上找不到器质性的病理因素。 继发性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此种病人的躯体长得快而高大,临床上有卵巢、肾上腺、垂体等引起的内分泌功能紊乱或这些原发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如卵巢颗粒细胞瘤引起者,可在腹部触到肿大的卵巢。
疾病检查: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的诊断检查: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的诊断目的是找出病因,在做出原发性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的诊断时,必须除外卵巢、肾上腺、垂体、甲状腺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引起的继发性乳腺肥大症。其诊断要点: ①要仔细的询问病史,包括性征的发育、阴道出血情况、有无误服含有雌激素的药物。 ②测定尿的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和17-皮质酮排出量,在乳腺提早发育的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病人雌激素的含量在正常水平。在原发性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的病人,雌激素和尿17-皮质酮的排出量接近于正常成人的水平。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的病人,24小时尿排出17-皮质酮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量增加。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病人,尿的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而促性腺激素含量极微。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尿中促性腺激素和生乳素升高。 ③摄颅骨正侧位X线片,观察蝶鞍是否增大,以确定有无垂体的病变,腹膜后充气造影,以除外肾上腺的病变。 ④怀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需做神经系统及眼科的全面俭查,必要时做脑室造影、脑电图及颅脑CT检查。
疾病治疗: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的治疗概要: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治疗目的,在于抑制月经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对体质性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应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教育。继发性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的治疗视病因而定。应定期随访,不要误认为乳腺肿块进行活检或切除。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的详细治疗: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的治疗 对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的治疗目的,在于抑制月经及第二性征的发育。 1.体质性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的治疗 对体质性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应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教育,帮助她们解除羞耻、自卑感等心理变化,根据理解能力,进行月经卫生知识及有关性的知识教育以预防受孕。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的药物治疗:甲孕酮本身无雌激素或雄激素效应,能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用法为每10~17天肌肉注射长效甲孕酮150~200mg,造成闭经、乳腺显著萎缩,阴道涂片显示卵巢功能下降。也可用安宫黄体酮每日2~4mg,视病情轻重及能否控制症状而加减。 2.继发性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的治疗 继发性性早熟性乳腺肥大症的治疗视病因而定:①中枢神经疾病造成的性早熟无特殊治疗。②医源性性早熟。应立即停药,一般在短期内症状可消退。③卵巢的功能性细胞瘤,如颗粒细胞瘤、泡膜细胞瘤等,应手术切除肿瘤,加化疗或放射治疗。④垂体、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引起的性早熟性乳腺肥大应将原发肿瘤切除。⑤甲状腺功能低下音,应用干燥甲状腺制剂作为补充疗法。 3.乳腺提早发育 应定期随访,不要误认为乳腺肿块进行活检或切除。因为所切除的只是提早发育的乳腺组织,这种年龄的女孩几乎不会发生肿瘤。待性的发育完全成熟,两侧乳腺便会对称,所谓乳腺内“肿块”就会自然消退。
预防预后: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病因概要: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由三个方面引起的:原发性性早熟,是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提早发育;继发性性早熟的病因,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偶而伴有下丘脑提早分泌促性腺释放激素;乳腺发育较早,双侧乳腺发育较早者多,单侧乳腺发育较早者少。 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病因详细解析: (一)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的发病率 宁远胜等报道,检查4~13岁女学生和学龄前女孩18200人,4岁时有乳腺发育的为1.88%,9岁时占同龄组的1/3。在8196人有乳腺发育的女孩中,双侧乳腺发育者7861人,占95.4%,单侧的335人,占4.1%。在335人单侧乳腺发育中,左侧176例,占52.5%,.右侧159例。占47.5%。 钱礼在其编著的《乳房疾病》一书中,提到作者见到过2例颗粒细胞瘤所致的性早熟症,1例7岁,1例5岁;另3例早熟性乳腺肥大症,年龄在8~10岁之间,儿童型乳腺肥大症临床上均未发现卵巢、肾上腺和垂体的明显病变,可能是属原发性的。 陈绍基等报道,1例11个月的女婴因患卵巢颗粒细胞癌而致性早熟性双侧乳腺发育,乳晕着色。Norris等报道,20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和泡膜细胞瘤中有10例年龄小于11岁,其中有性早熟症状者1例,占患病女孩的40%。Fox等92例颗粒细胞瘤中有5例少女,2名有性早熟。 高解春等报道,小儿卵巢肿瘤77例,其中颗粒细胞瘤2例,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和乳腺增大等性早熟表现,占2.6%。张愈清摘,脑外伤性性早熟,93例脑外伤的患儿,其中11名女孩,受伤时女孩的年龄为2.1~8.3岁(平均5.4岁),其中6例女孩出现性早熟,占54.5%,其性早熟最早的出现于伤后2~17个月,当时最小的年龄为3.7岁,最大的为8.7岁(平均6.4岁),性早熟与无性早熟女孩的昏迷时间无明显差别,性早熟患儿第三脑室扩张显著。 (二)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的病因及分类 1.原发性性早熟(体质性因素) 2.继发性性早熟的病因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下丘脑或其他颅内肿瘤、头部创伤、脑炎、结核性脑膜后、小头畸形、垂体嗜酸性细胞增生或肿瘤等。 (2)幼年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3)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 (4)功能性卵巢肿瘤: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囊肿等。 (5)医源性的因素:女孩误服成人服用的含雌激素的药物,也可暂时性的出现性早熟的症状。 3.乳腺发育较早 (三)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的发病机理 1.原发性性早熟的发病机理(体质性性早熟) 与正常的性成熟一样,仅是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提早发育,发育过程也按正常次序出现,并有徘卵性月经周期和生育能力。有人报道:儿童5~10岁发生妊娠和分娩者。此种病人的性征发育(包括乳腺)较正常人为早,可有正常的发育和正常的分娩,终身亦无其他内分泌紊乱现象,临床上找不到器质性的病因,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提早分泌促性腺释放激素,使垂体前叶分泌卵泡成熟激素及黄体生成激素,在其刺激下,卵巢滤泡提早发育,分泌雌激素,造成乳腺及生殖道的发育成熟。此种病人的性激素分泌常有明显的增加,雌激素和17-皮质酮的尿排出量均接近正常成人的水平。 2.儿童型乳腺肥大症继发性性早熟的发病机理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偶而伴有下丘脑提早分泌促性腺释放激素,可表现为性早熟。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如何影响下丘脑尚不明确,如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后可伴发性早熟;头部损伤、瘢痕隔断下丘脑至垂体的通道,下丘脑对垂体的控制被解除,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也可发生性早熟,但其真正的发病机理还是不太清楚。 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肾上腺分泌的多种激素中,能调节性的激素,在女性有女性黄体酮和雌素酮。因此,当肾上腺增生或发生肿瘤时,可激发幼年女孩乳腺的发育。 幼年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系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不全,而不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这种病人蝶鞍增大,表明垂体增生,增生的垂体不仅分泌大量的促甲状腺激素,也分泌促性腺激素和生乳素。少数病人可合并性早熟,成熟的变化可发生在6~9岁,乳腺发育伴有溢乳、卵巢增大、周期性月经,阴道涂片显示雌激素效应,尿中可查出促性腺激素和生乳素水平增高。 功能性卵巢肿瘤,如发生在儿童,可引起性早熟性乳腺肥大,主要是此种肿瘤经常分泌大量的雌激素,造成生殖道和第二性征的发育。 3.儿童型乳腺肥大症乳腺发育较早 双侧乳腺发育较早者多,单侧乳腺发育较早者少。此种女孩只是乳腺增大,无阴毛、腋毛生长和外阴的改变,血、尿中的雌激素含量在正常水平。宁远胜等认为可能系由于乳腺对血液中微量的雌激素过于敏感,使其乳腺较一般女孩发育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