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梅毒
什么是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约在硬下疳发生后6-12周出现,早期可有流感样综合征。如皮肤黏膜、肝、脾、骨骼及神经系统,形成梅毒性损害,出现各种临床表现,称为二期梅毒。自硬下疳消失至二期梅毒疹出现前的无症状期,称为第二潜伏期。皮肤黏膜损害是该期最常见的表现,可以通过采集患者皮肤、粘膜溃疡面液体,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测细菌以确诊梅毒。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二期梅毒一般发生在感染后7~10周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少数情况。二期皮损可与下疳重叠出现。梅毒螺旋体通过血行播散全身,以皮肤黏膜损害为主,亦见骨骼、感觉器官及神经损害。传染性大,发疹前常有低热、头痛,肌肉、关节及骨骼酸痛等前驱症状。 (1)二期梅毒皮肤黏膜损害:80%~95%病人可发生。可分为二期早发梅毒疹和二期复发梅毒疹2类。皮肤黏膜损害很多,临床上常与非梅毒性的皮肤黏膜病和传染病相比。分类有:①皮疹;②扁平湿疣;③秃发;④黏膜损害;⑤其他。 1)皮疹:一期梅毒的皮疹种类甚多,从隐约不清的斑疹到脓疱性皮疹,可按形状分为如下:①斑疹:玫瑰疹、环形疹、白斑疹;②斑丘疹;③丘疹;④丘脓疱疹;⑤脓疱疹;⑥掌跖梅毒疹。 各类皮疹的发生率,以斑疹和斑丘疹为最多,丘疹次之,丘脓疱疹及脓疱疹最少。 皮疹常为一种或多种类型同时存在,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瘙痒。 ①斑疹:斑状梅毒疹(macular syphilid)或玫瑰疹(syphititic mseola):为二期梅毒最早出现的皮疹,占二期梅毒疹的25%左右,大约感染后8~9周出现。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玫瑰色斑疹,直径约为1~2cm。不融合,无痛痒.常在躯干前面和侧面,四肢近端内侧出现,皮疹约在2~3周消退,可留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斑。梅毒玫瑰疹应与玫瑰糠疹相鉴别。除玫瑰疹外,尚有环形疹、白斑疹。 ②斑丘疹:直径1cm大小,紫红,分布与玫瑰疹相同,但消退较慢。 ③丘疹:丘疹性梅毒疹(papular syphilid):最多见。约占二期梅毒疹的40%,通常在感染后12周发生,也可出现在玫瑰疹消退之际,甚至可与玫瑰疹同时存在。可分大丘疹与小丘疹2种。 大丘疹型梅毒疹:直径约为0.5一1cm,半球形浸润丘疹,表面光滑,暗褐色到铜红色,时间较长皮疹中心吸收、凹陷或出现脱屑,好发于躯干两侧,腹部、四肢屈侧、阴囊、大小阴唇、肛门、腹股沟等处,可有鳞屑,称丘疹鳞屑性梅毒疹或银屑病样梅毒疹(psorisiform syphilid),有较大的鳞屑斑片,鳞屑呈白色或为不易剥离的痂皮,痂下有表浅糜烂,边缘红色晕带,呈银屑病样。好发于躯干、四肢等处。 小丘疹型梅毒疹:也称梅毒性苔藓,粟粒大小,大多与毛囊一致,呈圆锥状,为坚实的尖顶小丘疹,褐红,群集或苔藓样。发生较晚,在感染后1~2年内发生,持续时间较长,未经治疗2~3月内不消退,有的丘疹排列成环状或弧形,称环状梅毒疹。 ④丘脓疱疹:此类少见,约占二期梅毒疹的4%,丘疹顶端发生脓疱,含淡黄色脓液,干后结痂,脱落后有小疤,患者为营养不良或老年体弱者。 ⑤脓疱疹(pustular syphilid):甚少见。多为营养不良、贫血、身体衰弱者出现此损害。脓疱疹形态有痤疮样、痘疮样、脓疱疮样、蛎壳样等。 ⑥掌跖梅毒疹:临床上较为常见,通常与其他二期梅毒疹并存。单独发生时多在二期梅毒后期,相当于感染后1~2年内。发生于双手掌和足底,为质硬的丘疹,初起微红色或淡褐色,继而演变呈淡黄色或污白色,经3~5日丘疹之中央角质剥脱,边缘固着,中心游离,形成鳞屑性环状形梅毒疹,周围有红色或暗红色晕。散在、对称而不融合,皮疹也可侵犯足趾。皮疹不超过内踝,外侧不超过足底外缘。 2)扁平湿疣(eondyloma laturm):是丘疹性梅毒疹的特殊类型。约10%的二期梅毒患者出现,女性患者较男性为多。常在皱褶多汗部位,如肛门、外阴居多,腋、脐、腹股沟、指趾间及甲沟等处亦可发生。初为表面湿润的湿性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扁平湿疣。其形态为基底宽而无蒂,直径为1~3cm,扁平或分叶的疣状损害,周围有暗红色浸润,自觉灼热、瘙痒。表面糜烂渗液,内含大量螺旋体。在二期梅毒复发时,扁平湿疣特别多见,损害不甚对称,更具有浸润变化,类似晚期梅毒皮损,这可能是细胞免疫力增强的表现。梅毒扁平湿疣应与尖锐湿疣鉴别。 3)梅毒性秃发(syphilitic alopecia):约10%二期梅毒病人发生。表现为梅毒性斑秃或弥漫性脱发,前者为0.5cm左右的秃发斑,呈虫蛀状,弥漫性脱发,面积较大,稀疏,头发长短不齐。常见于颞部、顶部和枕部,眉毛、睫毛、胡须和阴毛亦有脱落现象。但梅毒性脱发不是永久性脱发,如及时进行治疗,头发可以在6~8周内再生,甚至不治疗也可以再生。 4)黏膜损害:见于口腔、舌、咽、喉或生殖器黏膜红肿,表面糜烂,含梅毒螺旋体极多。 ①红斑糜烂性梅毒疹:在皮肤玫瑰疹的同时,黏膜出现明显的小指头大小、境界清楚的潮红糜烂斑,有时在子宫、阴道内也见到。 ②黏膜斑(mucous patch)和乳白斑:在发生大丘疹性梅毒疹的同时,口腔黏膜部也出现境界明显的潮红面,浸润性增生,表面混浊,呈灰白色斑。 ③二期耳梅毒可表现为分泌性中耳炎,继发感染后可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④二期鼻梅毒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鼻黏膜充血,鼻中隔及下鼻甲前端红肿,糜烂,渗出物凝结于表面,形成灰白色黏膜斑,无痛,称“梅毒性鼻炎 ,全身有皮疹及淋巴结肿大。 ⑤二期咽梅毒有咽痛不适,可伴低热,头痛,乏力,扁桃体肿大,口腔及咽部黏膜有红色点状红斑,继之出现数目及大小不一的扁平灰白色黏膜斑,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及弥漫性皮疹。 5)其他: ①梅毒性白斑(syphilitic leukderma):较少见。可分原发性白斑和继发性白斑,前者为梅毒螺旋体所致的色素脱失斑,好发于女性颈侧,边缘清楚或不清,圆形,亦可见腰背及大腿内侧,治疗后色素可恢复。后者是二期梅毒疹消退后留下的白斑,此色素脱失斑亦可恢复色素。 ②色素性梅毒疹(syphilitic pigmentation):黄豆大小不甚规则的灰黑色素沉着斑,常分布于额部,多为玫瑰疹、丘疹性梅毒疹消退后的继发色素沉着。 ③梅毒性甲病(syphilitic disease):可分甲床炎、甲沟炎。晚期甲变厚,混浊、纵沟、破碎、变形、脱甲。 (2)二期梅毒性骨膜炎与关节炎:骨膜炎常见于长骨,关节炎发生在大关节,皆可引起疼痛,夜间加重。 (3)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为50%一85%,淋巴结硬肿不痛,不化脓,不破溃。 (4)二期梅毒眼损害:有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神经炎、角膜炎、间质性角膜炎等。 (5)二期梅毒神经损害:主要有无症状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等。 (6)二期复发梅毒:第一批出现的皮疹为二期早发梅毒。此皮疹经2~3个月后可自行消退,在6个月~2年内又复发者称二期复发梅毒。多因治疗不彻底或免疫力低下所致,以血清复发为最多,皮肤黏膜、眼、骨骼、内脏损害亦可复发。二期早发梅毒疹一般数目较多,皮损较小,分布对称,好发于躯干和四肢,二期复发梅毒疹与二期早发梅毒相似,但数目较少,皮疹较大,形状奇异,常呈环形、半月形、蛇行形、花朵形,分布不对称,好发于前额、口角、颈部、外阴、掌跖等处。
疾病检查:
二期梅毒诊断依据: ①病史: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可有一期梅毒史,一般发生在感染后6周至6个月或硬下疳出现后6~8周。 ②多种皮疹如玫瑰疹、丘疹、扁平湿疣、掌跖梅毒疹、黏膜斑及虫蛀样脱发,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 ③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扁平湿疣、湿丘疹及粘膜斑的渗出液内可查见梅毒螺旋体。 ④梅毒血清学试验:如RPR试验、TPHA试验或FTA-ABS试验均为强阳性。 鉴别诊断: 与尖锐湿疣、白癜风、药疹、银屑病、扁平苔藓、毛囊炎、脓疱疮、鹅口疮鉴别。
疾病治疗:
二期梅毒的治疗概要: 二期梅毒治疗原则应遵循早期治疗、剂量充分、疗程规则、疗后随访。病期在2年以内的二期梅毒可使用青霉素等药物治疗。二期梅毒要进行复发的治疗。 二期梅毒的详细治疗: 治疗 对梅毒的治疗原则应遵循早期治疗、剂量充分、疗程规则、疗后随访。早期梅毒要求症状全部消退,梅毒血清反应转为阴性。无症状神经梅毒的梅毒咀清反应转为阴性,脑脊液正常。晚期梅毒则要求制止病情,改善症状。 (一)病期在2年以内的二期梅毒 1.青霉素 ①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两侧臂部肌注,每周1次,共2—3次,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3次。②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每口1次,连续10~15天,总量为800万一1200万U。 2.青霉素过敏者 ①四环素:成人剂量每日2g,小儿30—40mg/kg,分4次口服,连服15天。肝肾功能不好及孕妇儿童禁用;②红霉素:剂量和疗程同四环素;③多西环素:每次0.2g,每天1次,或者每次0.1g,每天两次,连服15天。 (二)二期梅毒复发的治疗 1.苄星青霉素240万u,每周1次,肌注,共3周。 2.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每日1次肌注,疗程15~20天,间隔2周,再行第2疗程。 3.青霉素过敏者 ①四环素:成人剂量每日2g,小儿30—40mg/kg,分4次口服,连服30天,肝肾功能不好及孕妇、儿童禁用;②红霉素:剂量和疗程同四环素;③多西环素:每次0.2g,每天1次,或者每次0.1g,每天2次,连服30天。
预防预后:
一期潜伏梅毒未被杀灭的螺旋体则进入淋巴系统,仍在机体内繁殖,约经6~8周,大量螺旋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二期早发梅毒,皮肤黏膜、骨骼、跟等器官及神经系统受损。二期梅毒的螺旋体最多,随着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的建立,抗体大量产生,螺旋体又大部分被杀死,二期早发梅毒亦自然消失,再进入潜伏状态,称为二期潜伏梅毒。此时临床上虽无症状,但残存的螺旋体仍隐藏于体内,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螺旋体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发生二期复发梅毒,以后随着机体免疫的消长、病情活动与潜伏交替,2年后进入晚期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