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面部异常综合征
什么是多发性面部异常综合征?
多发性面部异常综合征(multiple facial abnormal syndrome)异名:第一弓综合征、Freacher-Collins综合征、Freacher-Collins-Franceschetti综合征、下颌面骨发育不全、Berry-Frances-chelti-Klain综合征、耳颅面综合征、两侧面部发育不全综合征、Klain-Franceschetti综合征、Fran-ceschetti综合征。征由Freacher、Collins于1900年首先报告。其表现为:颅面骨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本征的发病率约为1/4000,主要特征为颧骨发育不全、睑裂下斜,大多数患者下睑外侧1/3可见缺损,约半数在缺损的内侧可见睫毛缺乏,约1/4病例有一束舌状头发伸向面颊。超过半数病例在口角与耳屏之间出现耳下垂物,盲瘘或耳前凹陷。30%病例无外耳道,常伴中耳听小骨畸形,致传导性耳聋。常有下颌发育不全,颊显著后移。X线可见下颌骨下沿呈典型弯曲并常见冠突和髁突增生不良,30%有腭裂。由于听力丧失可致智能发育不全。 心血管损害:先天性心脏病并不少见,约10%患儿有心血管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
疾病治疗:
治疗: 面部畸形可行手术治疗。如并发有心脏畸形时,能行手术治疗的以手术治疗为佳。 预后: 仅表现典型体征的综合征,预后良好。
预防预后:
病因: 本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不全,表现度不同,有些患者有家族史。Dixon等通过对12个家族的研究,发现此综合征基因位于第5号染色体。同年.Jabs等将其定位于5q31.3~q33.3。由于本病的病变不对称,故认为由胚胎期出血机制所引起,此学说已为动物模型所证实。即在胚胎第32~40日时,咽升动脉与舌动脉吻合形成后不久发生出血。由于出血程度不同,因此造成血肿大小和形状不规则,使局部组织的病变程度不同。出血的诱因可能为缺氧、高血压、药物(升压药、水杨酸盐、抗凝药、反应停)等。Sulik等曾在1987年通过动物模型实验表明,致畸剂量维生素A可诱发此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