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源性甲亢
什么是碘源性甲亢?
碘源性甲亢是指与摄碘量增加有关的甲亢,简称碘甲亢,也叫碘致甲状腺毒症。碘甲亢的临床表现与Graves病相似,只是前者年龄偏大,多发生于老年人,较少发生于儿童(有报道5万例接受碘治疗儿童无一例发生IIH),男女比例1∶6~1∶10。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碘甲亢的临床表现与Graves病相似(在碘缺乏地区IIH病人,大多数有甲状腺结节,15%~30%有较小或无甲状腺肿,一些病人无结节),病情相对较轻,甲状腺无压痛,甲状腺检查可见结节性甲状腺肿或单发结节,一般无突眼,也很少有甲状腺部位的血管杂音和震颤,心血管症状和体征明显,血清抗甲状腺抗体阴性,甲状腺扫描可发现“热区”的存在,其特征性表现为甲状腺摄碘率减少,24h<3%,由于尿碘的正常值范围较大,所以尿碘的测定对诊断帮助不大。
疾病检查:
碘甲亢的实验室检查以T4增高为特点,虽T3也常升高,但不如T4显著;TRH兴奋试验时反应低下或无反应,甲状腺的吸碘率也极低。 甲状腺扫描可发现“热区”的存在。
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对有自缓性,治疗必须停止摄碘,由于甲状腺碘贮存和血浆碘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往往持续数周至数月,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以自然缓解,轻者可单用β阻滞药,重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外科手术一般不需要,由于甲状腺摄碘率低,不宜行放射性碘治疗。 胺碘酮所致甲亢可能存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抵抗,同时服用高氯酸钾(1g/d)与抗甲状腺药物,可促使甲状腺内蓄积的碘排出,有利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但也有不同的报道结果。成功的治疗可能要延长治疗时间。也有仅使用甲巯咪唑而不停用胺碘酮的成功报道。尽管大多数胺碘酮所致甲亢为高碘所致,少数可发生甲状腺炎,表现为低吸碘率和血浆白介素-6水平升高,此类病人用糖皮质激素效果可能优于抗甲状腺药物。 碘甲亢中近一半的患者停药后可自愈,平均时间约为5.5个月。如果症状不缓解,可加用抗甲状腺药物,剂量同普通型甲亢者。必要时需手术切除功能亢进的结节。
预防预后:
从摄入的碘量来看,碘甲亢的发生有4种情况:1、一次或多次大剂量的碘摄入造成碘甲亢;2、摄入较高剂量的碘,多发生在高碘地区,因长期摄入较高剂量的碘而发生碘甲亢;3、摄入一般剂量的碘,见于缺碘地区甲肿病人服碘盐后;4、还有在非缺碘地区,甲肿病人服碘后,和原有甲亢已控制的病人,服碘后复发的病人都容易引起碘源性甲亢。 碘与甲状腺的关系密切;前者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成人每天的需碘量约为705mg/d,青少年为150~2005mg/d,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随碘供应的增加而上升,但如果碘供应量超过一定限度(正常人5mg/d,甲亢患者2mg/d),则可出现相反的结果,①短期内大剂量供碘,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受到急性抑制,这种抑制效应又称Woff-Chaikoff效应,可能是一种暂时性的保护机制,以免释放和合成过多的激素;临床也常利用这一效应来治疗甲亢危象,②长期过量供碘,Woff-Chaikoff效应就逐渐消失,出现所谓“脱逸现象”,脱逸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可恢复正常,甚至加速进行,有时就发生碘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