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什么是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占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0.10~0.15(10%~15%),包括CD3+(T细胞)和CD3-(NK细胞)两个细胞群。LGL>0.40(40%)或绝对值>2×10^9/L持续6个月即为IGL增多。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为LGL增生的白血病,有T—LGLL和NK-LGLL两类,前者占LGLL的80%。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1.常见老年患者,起病缓慢。 2.可无症状或反复感染,可有疲乏、盗汗、体重下降。 3.50%患者脾大,30%肝大,淋巴结肿大少见。 4.常伴发类风湿关节炎(常为Felty综合征三联征:类风湿关节炎、ANC减少、脾大)、PRCA、AIHA或ITP。见,可有反应性,B淋巴细胞聚集形成结节,可有纤维化。 5.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形态学特点:胞质丰富、浅蓝色,含数个或粗或细嗜天青颗粒,核圆或椭圆,染色质呈块状,核仁不清晰。 细胞化学染色 酸性磷酸酶(ACP)染色强阳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染色弱阳性或阴性。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学特征 1.体液免疫异常,60%类风湿因子阳性,38%抗核抗体阳性,41%可有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或抗血小板抗体,常有单克隆高丙球蛋白血症,15%,Coombs试验阳性。 2.细胞免疫缺陷,NK细胞减少、活性减低。
疾病检查: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①临床表现有反复感染、类风湿关节炎或B症状,脾轻度肿大,无皮肤损害。 ②血象白细胞计数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数>5×l09/L,其中LGL占50%~90%,持续3个月以上。 ③骨髓象可见红系细胞增生低下,髓系细胞成熟障碍,LGL呈间质性浸润。 ④免疫表型为CD3+、CD8+、CDl6+、TCRαβ、CD4、CD5、CD7-、CD25-、CD56-。 所谓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三联征:①PB中LGL绝对值>2 x 10^9/L,持续≥6个月;②ANC减少可
疾病治疗: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1.淋巴瘤化疗方案。 2.甲氨蝶呤10mg,每周1次,有效率可达60%。 3.伴有输血依赖的贫血或纯红再障的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用环孢素A3~6mg/(kg·d),1个月,待血红蛋白逐渐上升,淋巴细胞下降,以150mg每日2次维持。亦可用沙利度胺100mg/d,维持量50mg/d或qod。 4.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反复感染者,可用环孢素A及G-CSF或GM-ESF1.5μg/(kg·d)。停药后中性粒细胞常下降,应维持。 5.脾大或同时伴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可行脾切除。 6.嘌呤类似物:晚期病例可选用氟达拉滨、2-CDA、DCF。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标准 1.CR 无临床症状及脾大,血象正常。淋巴细胞1.5×10^9/L或较前增加>50%,淋巴细胞较前减少>50%。 3.稳定 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4.恶化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症状加重,脾脏增大>50%,ALC增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