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中风
什么是出血性中风?
出血性中风为脑实质内出血。主要因下列病因引起出血:高血压(最常见原因),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出血倾向,脑淀粉样变,脑肿瘤、血营炎,以及药物。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血肿扩散方向。 1.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 急骤发病,出现头痛、呕吐、眩晕,严重时意识逐渐模糊、昏迷。颅内高压症状明显:呼吸深慢、脉搏缓慢有力或细数、血压升高(后期降低)。 2.出血性中风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脑叶出血 ①额叶,意识障碍、对侧肢体偏瘫、向偏瘫对侧凝视;②顶叶,对侧感觉障碍、对侧肢体轻度偏瘫、对侧视野缺损;③颞叶,感觉性失语(主侧半球)、传导性失语(主侧颞顶)、视野缺损、谵妄;④枕叶,对侧同向偏盲。 (2)壳核内囊出血 三偏征,出现偏瘫(出血对侧中枢性面瘫。不全或完全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浅感觉或皮质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其他,如暂时性失语(主侧半球)、失认及对侧凝视障碍(向血肿侧凝视)。 (3)丘脑出咖 偏身感觉障碍、偏瘫(相对较轻,内囊受损引起)、命名性失语(主侧丘脑,伴理解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不能垂直括动或双眼外歪视,两侧瞳孔小而不等,中脑受损)、扭曲偏斜、失认、失用和不动性缄默。 (4)小脑出血 ①突发枕部疼痛;②恶心和反复呕吐伴眩晕;③一侧肢体共济运动障碍、眼球震颤;④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瞳孔缩小,光反应存在;⑤同侧周围性面瘫、同侧角膜反射障碍;⑥双侧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5)桥脑出血 ①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眩晕;②突发意识障碍并进行性加重;⑧单侧或双侧面瘫、四肢瘫、四肢感觉障碍;④持续高热、呼吸障碍;⑤针尖样瞳孔、眼球固定。
疾病检查:
出血性中风的诊断检查 (1)头部CT检查,可判断血肿大小、部位、形状,并可观察血肿引起的脑水肿和脑室压迫情况; (2)头部MRI检查,出血3天内MRI诊断出血价值低于CT检查; (3)脑血管造影,只用于排除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引起的出血。 出血性中风的鉴别诊断 (1)缺血性中风 (2)蛛网膜下腔出血 (3)中毒 对突发意识障碍出血性中风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害物品接触史;中毒患者虽有意识障碍,但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较少。 (4)肿瘤出血 在急性出血前常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高压征,并出现相应的定位体征,辅助放射影像学检查可加以鉴别。
疾病治疗:
出血性中风的治疗 (1)出血性中风的对症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血压、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高热、感染等)。 (2)出血性中风的外科治疗。目的是清除血肼,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①钻孔或小骨窗开颅血肿吸除术。结合微创技术,使用神经内窥镜、神经导航、立体定向等技术,穿刺吸除部分血肿,再在血肿腔内置管,术后经导管注入尿激酶或链激酶,促使残留血肿液化;②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高颅压,有脑疝可能或后颅窝出血患者。 (3)出血性中风术后康复治疗。
预防预后:
出血性中风的病因:高血压(最常见原因),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出血倾向,脑淀粉样变,脑肿瘤、血营炎,以及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