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什么是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占所有白血病的15%~20%在儿童CML可以表现为两种类型:成人型CML(ACML)和JMML,JMML只限于儿童,有独特的临床、实验室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早期出现的症状常为发热、消瘦、盗汗、软弱,继而有腹部不适、出血倾向、骨及关节疼痛等,少数患者会诉吞咽困难。最后由于脾大而有腹部膨隆。体征主要的发现为脾大明显,但北京儿童医院报告一例成人型慢粒无脾大,可能是由于疾病仍处于早期,脾脏尚未被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肝及淋巴结肿大较为少见。有时还可见到中风、视乳头水肿、大脑受损症状及阴茎异常勃起等。偶见皮肤结节。贫血的程度不一,小儿患者比成人患者明显。
疾病检查:
检验发现主要是白细胞明显增多,常超过100×10^9/L(100 000/mm3),血小板增多亦较常见,常超过400×10^9/L(400 000/mm2),白细胞数有时会有规律的波动。血小板亦可呈周期性波动,但其波动与白细胞的波动不相一致。 骨髓检查是本病最主要的发现,特征性的改变是粒细胞系统增生极度活跃,有时亦可见到巨核细胞增生,小儿患者常可发现白细胞发育停滞及原始粒细胞增多,偶见充满脂肪空泡的类高雪细胞(此细胞多见于高雪病和海蓝组织细胞综合征),骨髓中嗜碱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均见增多,有时骨髓干抽,而有骨髓纤维化的表现,这常提示可能发生急性变。周围血中虽然几乎全为粒细胞,但幼稚细胞常少于5%,发育异常的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出现,亦提示急性变的可能。骨髓或周围血细胞染色体分析85%的病人可见有Ph1染色体,病情缓解时此种染色体可能减少,但很难消失。在下列情况时,LAP可能升高:①治疗后白细胞数下降;②有合并感染;③中性粒细胞减少。
疾病治疗:
近年来,干扰素治疗慢粒取得了令人注目的进展。在成人的慢粒中,其完全缓解率可达到60%左右。但目前在儿童慢粒中应用较少。 近年新研制的ST1571(为二苯基氨基咪啶的衍生物)能抗蛋白络氨酸激酶的活性,特定抑制CML的bcr/abl基因,而被世人重视,但其仍不能使bcr/abl转阴,使CML达到根治。 CML进入加速期,对慢性期常规治疗有效的药物不再产生疗效,治疗比较困难。有报告应用羟基脲、干扰素对加速期有效。慢粒急变是最难治疗的白血病。不少学者曾应用各种不同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1.DOAP方案 ①DNR(柔红霉素):每日40 mg/m2,第l,2天静脉滴注;②VCR(长春新碱):每次l.5 mg/m2,第l天静脉注射;③Ara—C(阿糖胞苷):每日100mg/m2,分2次皮下注射,第1~5天;④Pred(泼尼松):每日60 mg/m2,分3次口服,1~5 d。 2.COAP方案 ①CTX(环磷酰胺):每次500 mg/m2,第l天静脉滴注;②VCR:每次1.5 mg/m2,第l天静脉注射;③Ara-C:每日100 mg/m2,分2次皮下注射,第1~5天;④Pred:每日60mg/m2,分3次口服,1~5 d。 骨髓移植是惟一可使CML患儿获得治愈的治疗方法。Gluckman 1990年统计980例CML,经异基因骨髓移植,其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50%。自体骨髓移植起步不久,尚不能作出结论。
预防预后:
大多数患者的病因不明,电离辐射是ACML惟一明确的危险因素。据报道日本核爆炸幸存者中,ACML的发病率增加了7倍,而且在这个群体中年轻人的发病率最高,特别是5岁以下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