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式呼吸
什么是潮式呼吸
?
潮式呼吸又称Cheyne-Stokes呼吸,既有呼吸节律变化,又有呼吸幅度变化。每个潮式呼吸周期可长达30s~2min,呼吸暂停可持续5~30s。表现为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如此周而复始。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1)脑炎:脑炎是脑实质受病原微生物直接侵犯所引起的炎性改变,可分为细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真菌性脑炎。螺旋体脑炎及寄生虫脑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委靡、嗜睡乃至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肌张力下降、腱发射减弱等脑损伤症状;可有抽搐、口区吐等颅内高压的表现。
诊断要点①多急性起病,有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表现。②脑损伤体征,肌张力下降、浅反射减弱,可出现脑膜刺激征。③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多正常或轻度升高。④脑部CT检查可发现与正常脑组织密度不同的低密度病灶。
(2)脑膜炎:脑膜炎系指软脑膜(软膜与蛛网膜)的弥漫性炎性改变。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螺旋体性、寄生虫性和反应性六类。以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局灶症状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①主要症状见发热、呕吐、头痛。②体格检查,脑膜刺激征阳性。③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升高,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培养可呈阳性。④脑部CT和MRI可发现有诊断意义的病变,如脑膜增厚、脑室内或椎管内的囊肿或肉芽肿、基底池渗出及脑实质粟粒型结核病灶等。
疾病治疗:
轻度潮式呼吸可见于老年人睡眠时,正常人在空气稀薄的环境也可出现。但此种呼吸大多是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表现。
预防预后:
潮式呼吸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降低,亦即呼吸中枢兴奋的阈值高于正常值。血中二氧化碳的分压低于能兴奋呼吸中枢的阈值,因而呼吸暂停。待血中二氧化碳分压超过正常水平达到阈值时,才能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经一阵呼吸后,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又下降到阈值水平以下,呼吸中枢又停止活动,呼吸停止。如此交替,就形成潮式呼吸。 见于脑溢血、颅内压增高病人.
当前认为陈-施呼吸产生的基本机制是因为某种原因呼吸受到刺激,肺通气量增加,呼出过多的CO2,肺泡气PCO2下降,肺部血液PCO2也下降,片刻之后,这种低PCO2血液到达脑部,呼吸因缺少 CO2的刺激而开始受到抑制,变慢变浅甚至停止。呼吸的抑制又使肺部血液PCO2升高,PCO2升高了的血液随后到达脑,又开始刺激呼吸,呼吸又复变快变深,再次使PCO2下降,呼吸再受抑制。上述过程周而复始,周期性进行,产陈-施呼吸。陈-施呼吸主要出现于二种情况下:①肺-脑循环时延长(如心力衰竭),此时脑PCO2将升高,增强了对呼吸的刺激,触了陈-施呼吸;②呼吸中枢反馈增益增加。反馈增益是指一定程度的PCO2或pH变化所引起的通气变化,通气变化大,则增益大。低O2或某种脑干损伤可出现增益增大,导致陈-施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