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崩和血晕
什么是产后血崩和血晕
?
产妇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大量出血超过4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或产后血崩。如因出血过多而出现眩晕、晕厥和休克,见头晕目眩,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心悸气促,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甚而昏迷不识人事、血压急剧下降等症者,中医文献则称为血晕与血厥。产后血晕与血崩是产后出血引起的重危表现,在病齿、病机、病症上有同一性,故合而述之。概而论之。有虚证和实证两类。虚证因失血过多。气无所依,气随血脱;实证则因恶露...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一)气随血脱 临床表现:胎盘娩出不久,阴道出血过多,突然晕厥,面色苍白,上腹不适,呕吐恶心,心悸气促,渐至昏迷不省人事,呈冷汗淋漓,目闭口开,手撒肢冷,血压下降。舌淡白,脉微细欲绝,或虚大而代。无腹痛,腹渗子宫软而大。 (二)瘀血内阻 临床表现:产后阴道出血持续时、久,时下血块,小腹阵痛拒按,局部有硬块。如恶露不下或过少,亦可致心下急满,神昏口噤,气粗喘促。两手紧握。牙关紧闭。舌质紫黯,有瘀点(斑),脉细数或沉涩。腹诊子宫硬。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气随血脱 1,治法:补气摄血固脱。 2,方剂:独参汤(《景岳全书》)。 药物:红参15~30g,久煎、浓汁,分数次服。 方义:独用大量人参益气固脱。 加减:冷汗、肢冷,脉微细教绝者,加淡附子、干姜、甘草,即四逆加人参汤(《伤寒论》)。或人参、附子同用,即参附汤(《世医得效方》),均为回阳救逆、补气固脱之剂。 3,变通法:病情稍缓后,以眩晕心悸、汗多,面色苍白为主者,用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合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益气生血养阴,敛汗固脱。药用生黄芪、当归、麦冬、五味子、红参(亦可西洋参)。 (二)瘀血内阻 1,治法:活血化瘀,生新止血。 2,方剂:佛手散(徐文仲方)合失笑散(《局方》)加减。 药物:当归15~20g,川芎l0g,生蒲黄10~15g(包),三七粉6~10g(分冲)。 方义:用当归、川芎、蒲黄活血化瘀,三七粉既有活血止痛作用,又能生新止血。 加减:寒凝者加炮姜、艾叶散寒;热结者加丹皮、赤芍凉血泄热。恶露不下者,加益l母草、泽兰叶、川牛膝活血化瘀。 3,变通法:亦可用生血止崩汤(《傅青主女科》)加减,药用川芎、当归、炮姜、桃仁、甘草、炒黑荆芥、蒲黄、乌梅等化瘀止血。见血晕者,用清魂散(《女科准绳》),即川芎、泽兰、党参、甘草、黑芥穗,可加入当归、血竭、没药、童便等。 【评述】 产后血崩,令称产后大出血。主要由于宫收缩无力、胎盘滞留或残留,软产道损伤和凝血机制障碍等原因引起,应及时查明出血原因,采取止血措施,输血和补液,积极预防和抢救出血性休克。 又,产后血晕、血厥,实际上是产后出血或恶露不下引起的晕厥、休克,历代视为产后大症,论述尤多。一般而言,出血量多而致血晕、血厥者大多属虚证,恶露不下而致者多属实证。若虚证者必多脱证,而实证则常以闭证为表现。在临证时必须注意。
预防预后:
(一)气随血脱 病因病机:产妇素体虚弱,或产程过长、疲劳过度,气虚不能摄血;子宫收缩无力,出血过多,又致气随血脱之重症。 (二)瘀血内阻 病因病机:胞宫瘀血滞留,新血不得归经而致产后大出血;恶露不下,瘀血内阻,气逆上冲而致血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