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不下
什么是产后恶露不下
?
产后经阴道排出的分泌物,内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及黏液等,称为恶露,在分娩后应自然排出体外。如恶露停留不下,或虽下甚少,常伴有小腹疼痛,则称为产后余血不尽(《经效产宝》),或称为恶露不下(《妇人大全良方》)、恶露不来(《沈氏女科辑要》)。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恶露乃属瘀浊败血之物,若当下而不下,停蓄体内,可引起血晕、血厥、儿枕痛,甚至瘾瘤等。严重者还可逆血上行,造成败血冲心、冲肺,冲胃,所谓“产后三冲”之急危证候,必须予以重视。 (一)气滞 临床表现:产后恶露不下,或下而甚少,小腹胀甚而痛,胸胁胀满。舌质正常或淡红,脉弦。 (二)血瘀 临床表现:产后恶露下而甚步,色紫黯,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或痛处有块。舌质紫,脉沉细或沉涩。 (三)寒凝 临床表现:产后恶露不下,小腹冷痛,喜热熨而痛稍缓,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弦。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气滞 治法:理气和血,佐以温散。 方剂:香艾芎归饮(《中医妇科治疗学》)加减。 药物:香附l0g,艾叶l0~15g,当归10~15g,川芎10g,乌药10g,延胡索10g。 方义:香附、乌药理气止痛,当归、川芎,延胡索活血化瘀,艾叶温通散寒。 加减:如小腹胀痛甚者,加青度、川楝子理气止痛。 变通法:可用艾附四物汤(《医宗金鉴》)合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即艾叶,香附、当归、川芎、芍药、乌药、延胡索、木香、砂仁、甘草,与上述处方用药相类,而理气之力尤胜。 (二)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药物:当归24g,川芎l0g,桃仁10g,炮姜3g,炙甘草3g,红花6g,益母草l5g,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方义: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益母草化瘀生新,有促使子宫复旧之作用。炮姜温经止痛。黄酒、童便为药引,加强其活血化瘀、导下排恶露的作用。 加减:瘀血甚而腹痛拒按者,加泽兰叶、生山楂,或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如痛处有块者,加三棱、莪术、肉桂,活血化瘢。 变通法:桃仁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三)寒凝 治法:温经散寒。 方剂: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吴萸3~6g,当归l0~15g,白芍10g,川芎8~10g,桂枝10g,党参10g,生姜6~10g,甘草6~10g。 方义:吴萸、桂枝、生姜温经散寒,当归、白芍、川芎和血止痛,党参益气,甘草和中。 加减:见呕吐者加法半夏降逆手口胃,有瘀热者加丹皮、麦冬凉血漓热。因瘀血阻滞,原方去阿胶以免呆滞。恶露不下者加泽兰。山楂、益母草活血化瘀。 变通法:上方亦可用当归建中汤(《千金要方》)加味出入。 【简易方药】 1,益母草30~60g,每日l剂,水煎后加红糖适量服用。 2,川芎、红花、益母草、泽兰各3g,桃仁、炙甘草、炮姜各1,5g,当归l0g,山楂6g,黄酒15g。每日l剂,水煎服(即产后生化汤)。 【评述】 产后恶露不下或下而不畅者,以气滞、血瘀、寒凝为多,分别治以理气、活血、温散方药,较易治愈。诸证间又常有夹杂,故可参互应用。因本症常与产后腹痛、血晕互见,可参阅本书相关内容,又,若无明显兼症,可服产后生化汤(北京地区方)数剂。其药性平和,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预防预后:
(一)气滞 病因病机:临产情绪紧张,心情忧郁,气机不畅,气滞而血结,恶露因而不行。 (二)血瘀 病因病机:恶露不下,瘀血留滞,内阻胞宫而小腹疼痛拒桉。 (三)寒凝 病因病机:产后饮食生冷,或感寒邪,寒凝血滞,气血不通,恶露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