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易激综合征
什么是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础的、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性反应过度或出现反常现象。WHO提出:本病是适应精神紧张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肠功能障碍的肠运动性疾病,常有痢疾感染史,临床检查无器质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交替。患者的发病多以精神因素为背景,心理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分型 目前尚无统一分类标准,下面几个分型可供参考。 (1)痉挛性结肠型:以下腹尤其是左下腹痛和便秘为主。 (2)无痛性腹泻型:以腹泻为主,伴有黏液。 (3)混合型:可有腹痛、腹胀与便秘,亦有腹泻者,或二者交替出现。 另外还有学者将本病分为结肠痉挛型、黏液腹痛型、神经性下痢型三型。还有将本病分为不安定型、持续下痢型、分泌型的。另有分为四型者,即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黏液型。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及体征 本症常有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 1、消化道症状 (1)腹痛:腹痛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特别是在左下腹部,便前疼痛加剧,冷食后加重,且疼痛多在清晨4~5点出现。于通便、排气后能使疼痛缓解。IBS患者的腹痛是健康人的6倍。 (2)腹泻: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或间歇性泄泻,粪便多为半液状或糊状,非脂肪性,量不多,每日腹泻1次或多次,排便时有窘迫感受,可伴有里急后重。 (3)腹胀:腹胀是常人的3倍,并常与便秘或腹泻相伴,以下午或晚上为重,肛门排气或排便后减轻。 (4)便秘:较多见,粪便量少,且排便困难,便质干硬,往往在排便后仍有便意每周1~2次,患者常感觉腹部不适,排矢气较多。lBS患者常便秘与腹泻交替&现。 2、消化道外症状 IBS患者约40%~80%有精神因素,对各种外界反应过敏,表现为心烦、焦虑,抑郁、失眠多梦等。 3、体征 查体多无特异性体征。腹触诊可触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段,或其他结肠段,沼结肠部位可有压痛。
疾病检查:
诊断: 肠道易激综合征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和特异性诊断方法,以下两种仅供参考。 国内1986年1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制定IBS临床诊断标准 (1)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状。 (2)-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 (3)多次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为阴性,便潜血试验为阴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有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无痢疾、血吸虫等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临床研究选择病例时,其病程应超过2年。3.1.2 1988年9月在罗马召开国际消化系病学会制定IBS诊断标准 (1)腹痛:便后腹痛减轻;腹痛与排便次数和粪便硬度有关。 (2)排便障碍:排便次数有变化;粪便性状不一,可呈硬、软、水样;黏液排出。 (3)常有腹胀或胀满感。 此外,尚有上消化道症状、精神症状和全身其他症状。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均应正常。多次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无寄生虫卵及阿米巴原虫、滴虫等。便潜血阴性(至少3次以上),血沉正常。 2.X线检查 X线钡灌肠可见结肠充盈迅速或肠腔变细,结肠袋增多、加深或某些肠袋消失或轻度扩张,但无明显肠结构改变;钡餐可显示钡剂迅速充盈小肠和结肠。 3.结肠镜检查 肉眼观察肠黏膜无异常或仅有轻度充血水肿和过度黏液分泌,结肠黏膜活检正常。 4.结肠运动功能检查 乙状结肠压,在无痛性腹泻者降低,便秘者则增加;直肠压,便秘者增加,腹泻者则降低,并可有肛门松弛;不论便秘抑或腹泻者均可导致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运动指数增高。
疾病治疗:
主要原则是生活调理,对症处理,改善胃肠动力、解除肠管痉挛以及减少肠内产气等,同时辅以必要的心理治疗。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方法或有肯定疗效。 生活治疗 放松心态和饮食调理尤为重要,一经确立诊断,应消除恐惧心理,放松心情。很多患者经检查后医生解释便释然开朗,病反而很快不治自愈。 药物治疗 腹痛或腹部不适不明显者不一定要服药治疗,大不了腹痛时可去趟厕所多能解决问题。如果症状很明显,并影响了工作、生活或学习,可适当地服药药物,如匹维溴胺,该药每片50mg,每次1~2片,每天可口服3~4次/d;或奥替溴胺40mg, 3次/d。其他,如曲美布汀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明显腹泻或便秘者需要看医生开些适合的药物治疗,微生态制剂(如乳酸杆菌、双岐杆菌属)能调节肠道局部内环境,恢复肠道正常免疫功能。因此,采用益生菌补充外源性杆菌,恢复肠道的正常菌群有助于IBS症状的改善。 心理治疗 服药效果不佳最好还需要看看心理科医生。多虑平有显著抗焦虑和抑郁作用,可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并能增强对外来因素的抵御能力,使肠道分泌、消化、吸收、运动等功能趋向平衡。
预防预后:
肠道易激综合征病因概要: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分为6大方面:精神因素,与加重均与情绪紧张有关;饮食因素,饮食不当或饮食习惯的改变可诱发;感染,不属于感染性疾病;肠道菌群失调,遗传因素等可引起肠道易激综合征。 肠道易激综合征详细解析: 1.精神因素 本病症状发作与加重均与情绪紧张有关,如严重的焦虑、抑郁、紧张、激动和恐惧等因素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调节,从而引起结肠运动功能和分泌功能失调。临床上约半数以上患者存在失眠、多梦、易怒、头晕、头痛等精神症状。 2.饮食因素 饮食不当或饮食习惯的改变可诱发本病,如过食生冷,嗜食辛辣、香燥之品等;脂类食物对结肠运动功能影响较大;高蛋白饮食常可导致腹泻;进食纤维过多的食物可引起功能紊乱,有些病人可因乳糖缺乏发生乳糖类消化不良,很多病人可因进食冷饮或刺激性食物而发作,或食过细无渣饮食使肠腔扩张和肠蠕动正常功能发生紊乱而致病。 3.感染因素 本病并不属于感染性疾病,但在肠道感染之后,易诱发结肠功能紊乱。 4.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的肠道以厌氧菌为主,其中以真杆菌、双岐杆菌、粪杆菌为多。需氧菌以肠杆菌占优势。食物种类可影响正常人肠道菌群中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比例,如改变饮食种类或过量食某种食物后肠道菌群比例失调。 5.遗传因素 很多患者从童年开始即有本病,有的患者从青春期开始亦有本征,并有家族史,在同一家族中,可有多人患肠道易激综合征,因此,认为本征可能与遗传有关。 6.其他因素 受人体内分泌的影响、微量元素的改变、遗传因素、气候变化以及肠道寄生虫病和肠道感染后遗症等,均可诱发或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