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
什么是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是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牛、羊、猪等动物,通过直接接触患病动物及其肉、乳、分泌物等而传给人类。本病临床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期临床表现为弛张型或波浪型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肿痛、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等。慢性期患者病程迁徙长达1年以上,有疲乏无力,反复发作的关节、肌肉疼痛,伴有骨关节器质性损害。我国多见于内蒙古及东北、西北等牧区,一般为散发。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不稳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发病以春夏季为多,牧区发病率高。症状在细菌感染后5天到数月出现,通常为2周。 (1)发热。为急性期最常见症状,热型为波浪热或弛张热,伴有多汗:慢性期发热不叫显。 (2)关节、肌肉疼痛。急、慢性期病人均可有关节肌肉痛症状,多为游走性大关节疼痛。急性期,常为多关节疼痛,较剧烈,可为针刺样或为顽固性钝痛。慢性期。疼痛一般局限于1~2个关节,呈持续性钝病或酸痛,长期反复发作可因肌腱变硬和挛缩,而使关节强直、畸形, (3)生殖系统症状。男性病人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常为单侧。女性病人可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性欲减退、早产、流产、死胎等。 (4)神经系统症状。由于神经干和神经根损伤,导致神经痛,多见于急性期,以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为主,可出现腰痛腿痛。 (5)淋巴结与肝脾大。一般发生在急性期,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部及腋下。 (6)没有并发症的布氏杆菌病患者通常2~3周后恢复。并发症较罕见,但可感染心脏、脑和脑膜,以及引起神经、睾丸、胆囊、肝脏和骨的炎症。 临床分期 1.急性期 病多缓起,急骤起病者约占10%~30%,布氏杆菌病的症状以寒战和发热、严重头痛、身痛、感觉不适,偶然有腹泻而突然发病。亦可以轻微不适感、肌痛、头痛、项背部疼痛等症状而隐匿起病。如疾病发展,至傍晚体温可达40~40.5℃然后逐渐下降,到清晨回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有全身出汗。典型病例此种间歇发热持续1~5周,其后2~14天内症状可大部或完全消失,之后又再度出现发热。此种反复可仅出现一次,但多数病人发展为慢性布氏杆菌病,在数月或数年内反复出现发热和消退。早期过后,布氏杆菌病的症状常出现严重的便秘、厌食、体重下降、腹痛、关节痛、头痛、背痛、乏力、易激动、失眠、抑郁和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最后淋巴结、脾脏和肝脏可发生肿大。 2.慢性期 可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也可无急性病史。常见症状有疲乏、出汗、头痛、低热,抑郁、烦躁、肌肉及关节酸痛。慢性病例通常导致长期健康不良,但本病罕有致死者。
疾病检查:
诊断要点 1.有在流行地区居留史,病前有与病畜及其排出物接触史,处理流产动物史或饮用消毒不合格的奶类史。 2.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血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或偏低,淋巴细胞呈相对或绝对增多,有时可有少量异型淋巴细胞。急性期血沉可增快。 (2)血培养和骨髓培养。急性期血培养阳性率可达80%,骨髓培养阳性率更高,而慢性期阳性率较低,约10%。 (3)免疫学试验 1)血清凝集试验凝集素于病程第l周即可出现,至第2周常呈强阳性.病程中效价有4倍以上升高者意义最大。 2)补体结合试验,病程第3周才开始阳性(1:16)。但急性期和慢性期的阳性率均高于凝集试验,而且特异性更强。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血清抗体滴度在1:320以上为阳性。本法较灵敏,特异性强,可分别测定IgM、IgA、IgG抗体。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风湿热、伤寒、肺结核、败血症、疟疾等进行鉴别。慢性布氏杆菌病则应与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睾丸与附睾结核、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做鉴别诊断。
疾病治疗:
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概要: 布氏杆菌病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有严重肌痛的患者可能需要一种强力的镇痛剂。常给予抗生素联合治疗。治疗较为复杂,应包括病原治疗、脱敏治疗及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即使不经治疗亦有自愈倾向。 布氏杆菌病的详细治疗: 预防 对年龄不大的人应避免食用未消毒的牛奶和奶酪可预防布氏杆菌感染,接触活的或宰杀动物的人应戴眼罩或眼镜以及橡皮手套,应将自己皮肤上的割伤包扎好。消毁受染动物和免疫年幼的健康动物能有助于预防感染的扩散。 治疗 1.急性期治疗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和水分。高热患者应用物理降温,高热时可用吲哚美辛栓刺对症处理。头痛、关节疼痛剧烈者应用镇痛剂;中毒症状明显和睾丸炎严重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病例可给予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有严重肌痛的患者可能需要一种强力的镇痛剂,如可待因。 (2)抗菌治疗:应用单一抗生素时复发很常见,故常给予抗生素联合治疗。 ①利福平与多西环素联合治疗 利福平每日剂量600~900mg;多西环素每日200mg,分次口服,连用6周,为首选方案。亦可选用四环素与利福平联合治疗。 ②链霉素与多西环素联合治疗 链霉素每日剂量1g,分1~2次肌注,用药2~4周。多西环素每日200mg分2次口服,疗程6周。亦可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代替链霉素。链霉素也可与利福平合用,或与四环素合用。 ③对布氏杆菌脑膜炎可采用氯霉素与链霉素联合应用或利福平加拉氧头孢合用。 ④复方磺胺甲恶唑对本病也具一定效果。疗程宜为4~6周,过短易出现复发(复发率4%~50%)。也需同用链霉素,成人剂量每千克0.75~1g,分2次肌注,疗程3周。小于8岁的儿童可给予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加链霉素或利福平,因为四环素可以损害儿童的牙齿。 2.慢性期治疗 治疗较为复杂,应包括病原治疗、脱敏治疗及对症治疗。 (1)病原治疗:急性发作型、慢性活动型、具有局部病灶或细菌培养阳性的慢性患者,均需病原治疗。方法同急性期。 (2)菌苗治疗:首次剂量为每日25万菌体,以后逐渐增加剂量,疗程结束时,菌苗可达每日1.5亿菌体,10~15天为1个疗程。 (3)水解素及溶菌素治疗:首次剂量两者为每日lmL,可逐步增至每日2 mL,疗程1 0~l 5天,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即使不经治疗亦有自愈倾向。未经抗生素治疗者一般1~3个月内可康复,但易复发。及时治疗者病程大为缩短。死亡原因主要是心内膜炎、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少数病例可遗留关节病变和肌腱痉挛,使肢体活动受限。
预防预后:
本病的病原为布氏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本菌含有20余种蛋白原和脂多糖,其中脂多糖(内毒素)在致病中起重要作用。传染源以生、羊,猪为主,病原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液、产道分泌物、羊水、胎盘及羔体内,布氏杆菌病可由直接接触受染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羊奶或食入含有活的布氏杆菌的奶制品(如黄油和奶酪)而引起。罕有人与人间传播者。本病以农村较多,是肉制品加工者、兽医、农民和牧民的职业病。 布氏杆菌经皮肤或黏液侵入人体后,可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中生长繁殖而形成感染灶,后侵入血循环。由于细菌和内毒素同时侵入可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急性症状,病原菌侵入血循环后,易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处形成新的感染灶,并可多次侵入血循环而导致复发。 病理变化很广泛,所有器官和组织均可被侵犯,其中以网状内皮系统最常见。主要病变为炎症反应、细胞增生、形成结节或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