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不稳定
什么是髌骨不稳定?
髌骨不稳定(unstable patella)是前膝疼的常见原因,是髌股关节常见的疾病,髌股关节退行性改变多由于髌股关节适合不良或髌骨力线不正造成的髌骨不稳所致,如髌骨偏移、髌骨倾斜、髌骨高位、髌骨半脱位等。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1.髌骨不稳定的症状 (1)疼痛:为最常见的主要症状通常其性质不恒定,但其位置均为膝前区以膝前内侧为多见疼痛可因活动过多而加重,特别是上下楼登高或长时间屈伸活动时更为明显 (2)打“软腿”:打“软腿”(giving way)即在走路负重时膝关节出现的瞬间软弱无力不稳定感,甚至有时患者可摔倒。此现象常是由于股四头肌无力,或由于半脱位的髌骨滑出髁间沟所致 (3)假性嵌顿:假性嵌顿(pseudolocking)是指伸膝时出现的瞬间非自主性的限制障碍。当负重的膝关节由屈至伸位,半脱位的髌骨滑入滑车沟时,常出现此现象,临床上常需与半月板撕裂或移位出现的绞锁或游离体引起的真性嵌顿相鉴别。 2.髌骨不稳定的体征 (1)股四头肌萎缩:股四头肌萎缩是膝关节疾患的共同体征,在伸膝装置出现功能障碍时表现更为明显,以股内侧肌为重。 (2)肿胀:在髌骨不稳定的严重病例,股四头肌无力,导致滑膜炎,出现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 (3)髌骨“斜视”:髌骨“斜视”(squinting knee)存在膝外翻、髌骨高位、股骨前倾角增大、胫骨外旋过大等膝部畸形和力线不正时为了维持正常的步态而引起的髌骨向内侧倾斜,是髌骨不稳定的常见因素。 (4)轨迹试验:患者坐位于床边双小腿下垂,膝关节屈曲90°,使膝关节慢慢伸直,观察髌骨运动轨迹是否呈一直线。若有向外滑动,则为阳性,是髌骨不稳定的特异性体征。 (5)压痛:多分布在髌骨内缘及内侧支持带处。当检查者手掌压迫患者髌骨,并做伸屈试验时可诱发出髌下疼痛,临床上压痛点有时与患者主诉的疼痛部位并不一致。 (6)压轧音:膝关节伸直位时,压迫髌骨并使其上、下、左、右移动,可感到或听到髌骨下面有压轧音(retropatellar crepitation),并伴有酸痛。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时亦可感到或听到压轧音。 (7)恐惧征:患者膝关节处于轻度屈曲位,检查者向外推移其髌骨诱发半脱位或脱位时,患者产生恐惧不安和疼痛,使膝关节屈曲而使疼痛加剧。恐惧征(apprehension sign)亦是髌骨不稳定的特异性体征 (8)髌骨外移度增加或关节松弛:正常人膝关节在伸直位时髌骨被动外移的范围不超过它自身宽度的1/2,屈膝30°时髌骨外移的范围更小。 (9)Q角异常:Q角是衡量髌骨力线的重要指标,股骨内旋和胫骨外旋可使Q角增大导致髌骨倾斜。 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为髌骨脱位。
疾病检查: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X线测量,尤其是关节镜,CT和MRI检查能够确立临床诊断。 检查 1.X线检查 是诊断髌骨不稳定的常用手段,通常包括膝关节正位、侧位及髌股关节轴位像。后者在髌股关节疾病的诊断中更有意义。 2.关节造影 通过膝关节双重造影不仅能观察髌骨软骨的改变,还可对比检查髌骨两侧支持韧带以及诊断滑膜皱襞综合征。除外关节其他病变造影和CT检查,对不稳定髌骨的诊断常需要与其他检查方法联合才更为准确。 3.关节镜检查 检查者可在镜下直接观察髌骨与股骨的位置关系,运动轨迹,以及髌骨与股骨关节软骨损伤的范围、程度和部位,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预测手术成功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判明有无合并其他关节内紊乱病变,如滑膜炎、剥脱性软骨炎、游离体等,在明确病变的同时也可做相应的处理。Jackson根据关节镜下关节软骨改变的程度,将其分为3型: (1)Ⅰ型 髌骨软骨面有局限性软化灶。 (2)Ⅱ型 髌骨软骨面有龟裂和侵蚀破坏,而股骨髁关节面正常。 (3)Ⅲ型 除Ⅱ型变化外,股骨髁关节面也有破坏改变。 4.CT或MRI检查 用CT或MRI技术,在膝关节伸直位,使四头肌放松,对髌骨关节中部做横断面扫描,图像清晰,重复性好,便于测量与计算,是髌骨不稳定有力的诊断手段。
疾病治疗:
1.髌骨不稳定的非手术治疗 (1)限制活动:限制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活动,如登高爬坡等,可减轻髌股关节的负荷,减少髌股关节磨损,特别是当了解到某项活动与症状加重有明显关系时,采用限制这项活动的方式,可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2)股四头肌练习: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常伴有明显的股四头肌萎缩、肌力减弱,特别是股内侧肌斜头肌力的减弱可进一步加重膝关节的不稳定,使关节肿胀,症状加重,因此应加强股四头肌练习,改善股四头肌与腘绳肌的肌力比值。最初可行等长性训练(isometric exercise),第1步先训练股四头肌收缩,即将患侧下肢伸直,用力收缩股四头肌,使髌骨上提持续5s,然后将肌肉完全放松10s,再收缩肌肉,每回练30~50次;2~3周后,可行直腿抬高训练,即先行股四头肌收缩,再将足跟抬高离床15cm左右,持续10s(数1,2,3……10),然后放下,使肌肉放松,这样算1次,每天练习3回,每回练30次。当肌肉有一定恢复后,给足部加一抵抗的负荷,做上述直腿抬高训练。重量可逐渐增加(1~3kg)以加强锻炼强度。 (3)支持治疗:髌骨支具有限制及稳定髌骨的作用,它用于急性患者,或在参加某项运动或活动较多时使用。长期配戴可使患者感到局部不适,并易导致股四头肌萎缩。 (4)药物治疗:非甾体消炎药可减轻髌股关节的骨性关节炎症状。有实验研究证明,关节液中有一定水平的水杨酸可阻止关节软骨的纤维束改变阻止软骨软化的发生,并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治疗髌股关节病。但也有学者认为该药除减轻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症状外,其他治疗意义不大。 2.髌骨不稳定的手术治疗 如患者症状较重,经上述保守治疗效果不显,多项检查证明其症状与髌股关节结构异常或髌骨力线不正有关可考虑选用手术治疗治疗髌骨不稳定的手术方法很多,应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不稳定程度、不同的病理因素,选择不同的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手术的核心目的是改善髌骨力线,恢复髌股关节正常的适合关系,重建伸膝装置。
预防预后:
引起髌股关节不稳定、髌骨偏移或半脱位的病因,实际上包括了膝前区每一结构的异常,概括分为四类: 1.股四头肌及其扩张部的异常 包括股内侧肌鶒的萎缩或发育不良,内侧支持韧带松弛断裂或撕裂外侧支持韧带的紧张和高位髌骨。 2.膝关节力线异常 包括Q角增大,以及膝内外翻和膝反屈 3.髌骨形状异常 如分裂髌骨(patella bipartite)、异形髌骨(Ⅲ、Ⅳ型)。 4.先天因素 主要指股骨髁的发育不良继发变形或股骨外髁形状异常等。 上述所有这些改变的共同特点是髌股关节失去正常的结构,导致作用于髌骨的拉应力异常,或出现髌骨运动轨迹异常,使髌骨处于不稳定状态。 发病机制: 1.静力因素 主要包括髌韧带,内、外侧支持韧带,髂胫束,股骨内、外髁等。髌韧带主要限制髌骨上移;内外侧支持韧带限制髌骨侧方移位;髂胫束也有加固髌骨外上方的作用。故髌骨外侧的限制机制强于内侧,当膝关节处于伸直位,股四头肌放松时髌骨稍有向外偏移。滑车沟的内、外侧壁有限制髌骨侧方滑移的作用,当沟角增大,即沟槽变浅或股骨髁发育鶒不良时,髌骨即失去这种限制作用容易发生脱位。另外,正常人髌骨的纵轴长度与髌腱长度几乎相等,当髌腱长于髌骨时,呈髌骨高位,亦为髌骨不稳定的因素。 2.动力因素 主要指股四头肌的作用股内侧肌的斜头肌纤维附着于髌骨内缘上处,当该肌收缩时有向内牵拉髌骨的作用,这是拮抗髌骨外移、稳定髌骨的重要动力因素。Q角(quadriceps-angle)指髂前上棘至髌骨中心点连线与髌骨中心至胫骨结节中心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Q角为5°~10°。若Q角大于15°则股四头肌收缩时产生使髌骨向外移动的分力。随着Q角的增大向外侧牵拉髌骨的分力逐渐增大,髌骨稳定性也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