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胸膜炎
什么是病毒性胸膜炎?
病毒性胸膜炎系病毒性肺炎波及脏层胸膜或病毒通过血行播散感染胸膜所致。本病特征是突起剧烈胸痛,继而出现少至中量的胸腔积液,青少年,青壮年好发,有自愈倾向。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病毒比胸膜炎常呈突起的剧烈胸痛,继而出现胸腔积液。潜伏期为2日一2周。病程初期.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一般波动在37.5—38.5℃,伴有轻度罹寒.同时有头痛.咽痛,全身不适,轻度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皮肤黏膜有出疹。1—2日后,迅速出现大范围胸痛,疼痛呈针刺样,并且逐渐加剧。胸痛常因深呼吸、说话、吞咽时而加剧,难以忍受.甚至出现大汗淋漓。疼痛也可放射到患侧的肩部和上腹部。此时,常可闻及胸膜摩擦音。随著胸膜腔渗液的迅速增多。1—2周后胸痛减轻。若有大量积液时,患者则出现气短,呼吸音减弱,但无干湿啰音。 胸腔积液大部分为单侧,少数也可为双侧;积液量通常少到中等量,罕有大量积液。 病毒性胸膜炎出现胸膜腔积液后,有人认为该病短期内易出现胸膜增厚、粘连.胸腔积液呈包裹性、多房性。
疾病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基本在正常范同.但也有个别病例白细胞总数达10.0 x10^9/L以上或3.5 x10^9/L以下,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有所增多。 2.胸部x线检查 干性胸膜炎阶段.无胸水发现,仅见肺纹理增粗或患侧胸廓呼吸减弱;出现渗液300ml以上时,可见肋膈角变钝。中等量积液在下胸部可见密度均匀阴影,其上缘呈下凹的弧形,平卧时,积液流动散开,患侧整个肺野透光度减低,大量积液时,患侧仝为致密阴影,有时仅肺尖尚属透明,纵隔移向健侧。当有胸膜粘连时,膈肌被牵引上移,胸水被包裹局限,呈多房性,液体不随体位改变而流动,阴影边缘多光滑饱满,胸膜增厚。叶间积液在后前位胸片上呈致密阴影,而在侧位胸片上显示梭形的叶间阴影。若有心包积液,心外形则呈烧瓶状扩大。 3.超声检查 超声波探测胸腔积液是较灵敏的,它能诊断出100ml左右的少量胸腔积液,并可准确定位和引导胸腔穿刺抽液。本病胸腔超声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胸膜粘连等征象。 4.胸液检查 胸水为渗出性.呈草黄色,比重常高于1.016。细胞数(100—6000)x10^6/L,以单核细胞为主。嗜酸性粒细胞数可增多。糖>2.2mmol/L.蛋白>30g/L,LDH<1000IU/L,pH>7.2。胸水细菌培养或胸水离心沉淀物做细菌革兰染色涂片为阴性,而向水离心沉淀物作免疫荧光染色,常可发现病毒抗原。在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胸水中,常可在胸水中检测到乙肝病毒的e抗原。 5.血清学检查 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血清中可检测到病毒的特异性IgM,或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双份血清标本中,抗体滴度有4倍或4倍以上卜升。 6、胸膜活检 Takakura Y等曾报道一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胸膜炎的病例,胸膜活检发现胸膜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免疫染色显示浸润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但通过胸膜活检,发现病毒或病毒抗原,目前罕有报道。 7.定量实时PCR技术 Suminoe等报道通过检测胸水中病毒核酸明确诊断在恶性淋巴瘤患儿干细胞移植后感染人类疱疹病毒6型后所引起的胸膜炎。 【诊断与鉴别诊断】 当病毒性胸膜炎继发于其他病毒性疾病时,如水痘、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时,根据病史、体征、x线和胸液检查,病毒性胸膜炎一般不难诊断。但当其为一个独立的症状时,病因诊断有时非常困难,这有赖于病毒分离、病毒、病毒抗原及血清学的检测,同时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结核性胸膜炎 该病通常以慢性、亚急性起病.全身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低热、乏力、消瘦、盗汗、纳差等.胸痛没有病毒性胸膜炎剧烈。胸水中腺苷酸脱氨酶(ADA)明显增高.均值(102±52.1)u/L,胸膜活检可见干酪或非干酪肉芽肿组织。 2.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胸膜炎急性起病.有发热、咳嗽、胸痛,x线显示胸的下部有密度均匀阴影。酷似肺炎.但细菌性肺炎患者咳嗽明显,痰常带铁锈色,肺有实变体征,外周血细胞总数明显增多,痰涂片或培养可以发现病原菌,胸片侧位片或B超可鉴别肺炎或胸腔积液.胸腔穿刺可明确诊断: 3.肺栓塞 该病常突然起病,有剧烈的胸痛,半数以上有胸腔积液.胸液多为渗出性,有65%可呈血性,但也有偶为漏出液,易与病毒性胸膜炎混淆.但肺栓塞患者常有栓子形成的易患因素或有静脉栓子阻塞性病史,体征上有静脉炎的表现,x线征呈楔状阴影,B超或肺动脉造影可帮助诊断。 【并发症】 易出现心肌炎、心包炎等并发症。
疾病治疗:
本病无特效药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适当注意休息、补充足量维生素,给予易消化的饮食等。 1.对症治疗 (1)发热或胸痛明显时,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 (2)少量胸腔积液,多能自行吸收.一般不必进行胸腔穿刺抽液。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吸收较慢,为了促进胸腔积液及早吸收,减少胸膜粘连、增厚,可每周抽液2—3次。抽液时偶尔出现“胸膜反应”,患者头晕出汁,面色苍白,心悸脉细,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表现。应立即停止抽液,使病人平卧,多能自行恢复。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 5ml,并密切观察神志、血压,注意休克发生。每次抽液以不超过1000ml为宜:若一次抽液过大过快,可产生“肺复张后肺水肿”或纵隔摆动。 2.病原治疗 (1)利巴韦林: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DNA、RNA型多种病毒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病毒磷酸改黄嘌呤核苷脱氧酶,抑制鸟嘌呤桉苷酸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合成和复制。它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用法:利巴韦林500一700mg溶于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疗程7~10日。 (2)阿昔洛韦:可选择性地抑制疱疹病毒特异性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酶,对疱疹病毒科病毒有一定疗效。用法:每次10mg/(kg·d),每8小时一次.静脉滴注。疗程7~10日。 3.中医中药治疗 可选用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类中医治疗。
预防预后:
【病原学】 引起病毒性胸膜炎的病原颇多,有流感病毒、副流感染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肝炎病毒;另外麻疹、水痘,带状疱疹等出疹性病毒在致皮肤上出疹时,也可同时累及胸膜。 【发病机制和病理】 正常人的胸膜腔即壁层胸膜与脏层胸膜间的潜在间隙,含有微量(3~15ml)的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的液体经胸膜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滤过,由于静水压的不同,约80%一90%的液体从胸膜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再吸收,其余部分的液体通过淋巴系统回到血液系统滤过与再吸收,两者之间经常处于动态平衡。胸膜受病毒感染或受肺部炎症刺激后,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过系数增加,可出现胸水。病变早期,胸膜充血、水肿.伴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此时为干性胸膜炎阶段,病人表现为剧烈的胸痛;随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浆液渗出,形成胸腔积液,胸痛有所缓解。 【流行病学】 病毒性胸膜炎全年均可发病,其发病高峰常与各个病毒流行情况平行,一般秋冬季节或冬春季节好发。呼吸道病毒感染经直接接触传播,或经空气微尘或污染物传播.肠道病毒则主要经粪-口传播。各个病毒引起胸膜炎的发生率不同,据文献报道,腺病霉肺炎有3%-15%合并胸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5%合并胸水,而病毒性肝炎则有0.16%-70%合并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