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结肠炎
什么是阿米巴结肠炎?
阿米巴结肠炎由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寄生于人体结肠内引起。病人可有腹痛腹泻,粪便不成形或稀便,混有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臭味较大。潜伏期长短不一,1~2周或数月以上。可因食入的包囊数量、致病力以及机体抵抗力强弱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1.无症状型:主要指那些阿米巴包囊携带者,多因普查发现,这些人由于症状轻微,常为病人所忽略。马鞍山市防疫站曾报道1166例阿米巴原虫阳性者中22.7%为无症状型。这些病人为本病重要的传染源。 2.急性型: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血性粘液便等结肠炎的表现,伴38℃多的发热。大便次数多在每日10次以下。盲肠和升结肠为最主要受侵犯部位。直肠和乙状结肠其次,故腹部压痛往往右侧较左侧更为明显。轻症者大便中有粘液,但无明显血性改变。 3.急性暴发型:结肠粘膜大片坏死,又继发细菌感染,引起明显严重的毒血症症状,患者高热,腹痛、腹泻,大便十余次或更多,血水样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肠出血及肠穿孔的危险性高。所幸近年来巳很少见。 4.慢性型:多表现为慢性肠炎。腹痛、腹泻虽不严重,但迁延不愈,或时好时坏。症状明显时每日3~5次稀便,可有粘液,粪检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无明显腹泻时粪便中可找到阿米巴包囊。在明显的急性发作时,可排出痢疾样大便。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急性患者血中白细胞可轻度增高,慢性者正常,暴发型者可明显增多达20×l09/L左右。
疾病检查:
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疾病相鉴别,尤其是细菌性痢疾,尚有肠结核、血吸虫病、结肠炎、结肠癌及其他肠道原虫感染亦可与肠阿米巴病混淆。溃疡病、胆囊病、结肠息肉等须与有不明确腹痛及肠出血者区别。综合运用以上诊断方法,鉴别不难。 阿米巴肠炎和普通肠炎类似,病人可有腹痛腹泻,粪便不成形或稀便,混有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臭味较大。阿米巴结肠炎的潜伏期长短不一,1~2周或数月以上。可因食入的包囊数量、致病力以及机体抵抗力强弱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相似,但中毒症状较轻。病人可发热38℃左右,腹痛,腹泻,一天数次到10余次。大便呈血性黏液便,或粪便与血分开,有时可完全为血性便。若次数不多则粪便为暗红色或果酱样,奇臭。
疾病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进食半流质少渣高蛋白饮食。 2、病原治疗:甲硝哒唑或称灭滴灵:原是抗滴虫药物,对侵袭组织的阿米巴滋养体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且较安全,适用于肠内肠外各型的阿米巴病。剂量为600~800mg、口服、1日3次,连服5~10日;儿童为50mg/kg/日,分3次服,连续7日。服药期间偶有恶心、腹痛、头昏、心慌,不需特殊处理。服药期忌酒,因可引起精神错乱。孕妇3个月以内及哺乳妇忌用。
预防预后:
阿米巴类感染是由根足虫纲(Rhizopoda)、阿米巴目(Amoebina)、内阿米巴科(Ent—amoebidae)、内阿米巴属(Entamoeba)下各种内阿米巴所引起的,临床习惯简称阿米巴。其中肠道阿米巴原虫,种类虽多,大多寄生于人体内作为共居生物而无致病能力,唯有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疾病,被认为是有致病力的阿米巴。 吞食后的包裹进入小肠下段,滋养体脱囊逸出,随粪便下降,寄居于盲肠、结肠、直肠等部营共居生活,以肠腔内细菌及浅表上皮细胞为食。在适宜的条件下,滋养体侵袭肠粘膜,造成溃疡,到一定范围和程度时,酿成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