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性恶心呕吐
什么是癌症性恶心呕吐
?
恶心(nausea)与呕吐(vomiting)是癌症患者经常出现的一组症状,常伴随其他症状群一起出现,在晚期癌症患者的发生率为60%左右。在胃癌、高钙血症和肠梗阻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同时也是恶性肿瘤化疗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因化疗药物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有时可成为限制化疗药物使用和剂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的恶心、呕吐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体重下降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详细介绍
疾病治疗:
【中医处理方法】 呕吐的基本病机在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具体分为虚实两类:实者由外邪、饮食、痰饮、郁气等邪气犯胃,致胃失和降,气逆而发;虚者由气虚、阳虚、阴虚等正气不足,使胃失温养、濡润,胃虚不降所致。 一、辨证用药 建议处方如下: 1,藿香安胃散(《脾胃论》) 药物组成:藿香 半夏(制) 陈皮 厚朴 苍术炙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能主治:温胃燥湿。本方用于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伴湿阻中焦,不欲饮水,或苔腻脉滑者。由于中药济缓不济急,呕吐一出,汤药难下,预防呕吐可在化疗前2~3天开始服用中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2,旋覆代赭汤(《普济方》) 药物组成:旋覆花 赭石 党参 半夏 生姜 甘草 功能主治:补胃降逆,消痞止噫。用于胃气虚弱,恶心呕吐伴有反胃呃逆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连用3~5日。 3,小承气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组成:大黄 枳实 厚朴 甘草 茯苓 陈皮 竹茹 功能主治:轻下热结。恶心呕吐,伴口臭,反酸,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等。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4,柴平汤(《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 枳壳 白芍 清半夏 竹茹 薄荷 茯苓 厚朴 生姜 佛手 甘草。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呕。用于恶心呕吐,伴有胸闷不舒,两胁胀痛,时有呃逆,口苦、咽干等,每因情绪变化则症状加重。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中成药:①舒肝和胃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②柴胡舒肝丸,每次10g,每日2次,口服。 5,保和丸(《丹溪心法》) 药物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能主治:消食化滞,和胃降逆。用于暴饮暴食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酸腐或呃逆酸腐之气,脘腹胀满,进食症状加重,吐出后感觉舒服,大便或溏或结,气味臭秽,苔厚腻。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中成药:保和丸,每次6~9g,每日2次,口服。 6,理中丸(《伤寒论》)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茯苓吴茱萸木香砂仁法半夏陈皮 功能主治:温胃散寒,降逆。用于恶心呕吐,时吐清水、涎沫,常有胃痛,诸症遇寒加重,得温则缓解,伴有进食少,大便稀溏,乏力,困倦,舌淡等症状。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中成药:①良附丸,每次3~6g,每日2次,口服;②附子理中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③香砂养胃丸,每次9g,每日2次,口服。 7,香砂六君子汤(《古今名医方论》)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 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竹茹藿香砂仁蔻仁生谷、麦芽生姜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降逆。用于饮食稍有不慎,或稍有劳倦,即易呕吐,时作时止,食欲不振,胃腹胀闷不舒,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8,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组成:沙参麦冬玉竹石斛清半夏竹茹山药天花粉佛手白扁豆 功能主治:滋养胃阴,和胃降逆。用于在剧烈呕吐之后,或持续发热后,或手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胃中嘈杂,不欲进食,甚至水人即吐,伴口燥咽干,口渴,舌红少津等症状。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9,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藿香紫苏 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生姜大枣甘草 功能主治:疏邪解表,和胃降逆。用于呕吐食物,吐出有力,突然发生,起病较急,常伴有恶寒发热,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脉濡缓。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二、其他治疗 1,小验方(1)《肘后备急方》:治猝干呕不止,捣生姜、葛根取汁服一升效。一方:用甘蔗汁温服半升,三服效。 (2)《衍义方》:姜蜜汤治呕吐,取姜汁一盏,煎滚收贮,白蜜半斤炼熟亦收贮。每服姜汁一匙、蜜二匙,沸汤调服,日夜五七次妙。 2,针灸治疗 (1)针刺 取穴:内关足三里中脘胃俞 方法:化疗前30分钟进行,留针20分钟,每日2次,至化疗结束后3天。 (2)穴位注射 取穴:内关足三里 药物:甲氧氯普胺 地塞米松 维生素B1 维生素B6 方法:每穴2ml,每日1次,至化疗结束后3天。 (3)耳针 取穴:胃肝下脚端脑神门 方法:每次取2~3穴,捻转强刺激,每日3~4次。 (4)灸法 取穴:中脘(在脐上四寸) 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 方法:艾炷受三七壮。 【西医处理方法】 一、治疗原则 主要是明确病因。纠正可逆因素,合理使用止吐药物。 二、治疗方法 (一)癌症本身及其并发症所致的恶心、呕吐 1,纠正可逆转的病因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咳嗽给予镇咳;胃炎给予抑酸及黏膜保护剂,并酌情停用胃黏膜刺激药物;便秘给予缓泻剂;颅内压升高给予脱水剂及皮质类固醇类激素;高钙血症给予双膦酸盐类药物;机械性肠梗阻给予松解或短路手术。 2,去除诱发因素 远离油腻和异味,避免接触易诱发恶心的食物和气味,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 3,使用恰当的止吐药物 通常选择为甲氧氯普胺、氟哌啶醇;其他常用药物为;丁溴酸东莨菪碱(654—2)、胃长宁、赛克利嗪、左美丙嗪,也可采用5一HT3,受体拮抗剂;或在其他止吐措施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可能会降低化学感受器触发带和血一脑脊液屏障对催化物质的渗透性,并减少脑干γ-氨酪酸(GAGA)的含量,从而加强止吐效果;另外对于肠梗阻和颅内高压,地塞米松还可通过抑制梗阻部位的炎性反应、减轻脑水肿来减轻梗阻、降低颅压。 (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治疗 1,用于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药物按其机制可分为: (1)β-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10mg口服,每日3次)、氟哌啶醇、氯丙嗪; (2)5-HT。受体拮抗剂,如昂丹司琼(8mg静脉注射,化疗前30分钟,或4~8mg口服,每日2次)、格拉司琼(3mg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20~50ml,静脉注射,化疗前30分钟,或1mg口服,每日2次,最大剂量9mg/24h)、托烷司琼(5mg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l00ml静脉注射,化疗前30分钟,必要时再口服5mg/d)等; (3)抗焦虑药,如地西泮; (4)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 (5)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 (6)神经激肽一1受体拮抗剂,Aprepitant(EmendTM)是目前唯一的药物,与5一HT3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有显著临床疗效。 2,由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是由多种因素介导的,单一用药不能阻断所有机制,而增加剂量可增加毒副反应及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因此临床上多采用作用机制不同、毒副反应不同的几种药物联合,以增加疗效,减少副反应。如:5-HT3受体拮抗剂治疗顺铂引起呕吐的完全控制率为30%~50%,治疗其他化疗药物引起的呕吐反应,完全控制率在70%左右,但如在这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其完全控制率可增加10%~20%。因此美国抗癌协会(ASCO)和癌症辅助治疗多国协会(MASCC)推荐那些使用高致吐性化疗方案(含或不含顺铂)的患者可采用5-HT。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20mg)来联合镇吐治疗;对于中度致吐的化疗方案可采用单药治疗,如地塞米松(4~20mg);而化疗方案仅轻度致吐的一般不推荐预防治疗。另外还有其他一些联合镇吐方案,如:甲氧氯普胺与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联合;甲氧氯普胺与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地西泮等联合,联合后甲氧氯普胺的止吐作用明显增强,锥体外系反应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3,目前对化疗所致的急性呕吐的处理已成为诊疗常规,而迟发性呕吐有时在院外发生,临床上对其发生率估计不足,故重视程度和处理方法也不足。常见的引起迟发性呕吐的化疗药物有:高剂量顺铂(50mg/m2),卡铂(300mg/m2),环磷酰胺(600~1000mg/m2),阿霉素(50mg/m2)。发生迟发性呕吐的高峰一般在用药后48~72小时。现阶段临床上常用地塞米松联合甲氧氯普胺的方案治疗这种呕吐,并已证明其疗效优于单药或安慰剂,Aprepitant(EmendTM)也可用于迟发性呕吐。大部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一HT3受体拮抗剂单药治疗迟发性呕吐的疗效是令人失望的。 4,由于预兆性呕吐是一种条件反射,与医院环境
预防预后:
【病因】 一、西医 与恶性肿瘤相关的多种原因均可导致恶心、呕吐,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癌症本身引起。如胃癌、胆道梗阻,胰腺疾病,肠梗阻(腹膜扩散性癌、结肠癌等),肝转移,伴有颅内高压的脑转移,大量腹水。 2,晚期肿瘤的并发症。如功能性消化不良,代谢异常(肾衰竭、酮症酸中毒、高钙血症、肾上腺功能衰竭、低钠血症),便秘,感染,咳嗽等。3,治疗因素。抗肿瘤的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镇痛药物治疗(如阿片类)都可引起这类症状。尤其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所致恶心、呕吐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全身照射(Total_body irradiation,TBI)和上腹部或全腹部放疗具有高致吐性,≥85%的患者在治疗后l0~15分钟后出现呕吐。 不同化疗药物的致吐程度不同,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和国际癌症护理协会将常用的化疗药物按致吐程度进行了归类(表2—1),不同的联合化疗方案致吐性也不同(表2—2)临床治疗时可参考药物致吐性来指导治疗。一般来讲,高致吐性药物引起的呕吐最剧烈。但在不同患者之间,甚至同一患者不同的化疗疗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反应。药物剂量和用药途径对恶心、呕吐的发生也有影响。 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可分为急性、迟发性和预兆性。急性恶心呕吐是指化疗后24小时以内所发生的恶心、呕吐,最有可能出现的时间是在给药后1~4小时之间;迟发性恶心呕吐是指化疗24小时以后至第5~7天所发生的恶心、呕吐,接受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化疗的患者易发生延迟呕吐;预兆性恶心呕吐是一种条件反射,指既往曾接受过化疗,但未能有效地控制急性或迟发性恶心、呕吐,患者再次接受化疗前所出现的恶心、呕吐。 二、中医 中医认为呕吐的原因具体如下: 1.素体中焦阳虚不足,或因过食寒凉而戕伤胃气。 2,素嗜膏粱厚味。里热内盛,或感冒暑热,外邪入里,以致胃热气逆。 3,热病后期,或大手术后,胃阴严重不足。 4,肝气郁滞,横逆犯胃。 5,化疗药物攻伐太过,损伤脾胃。 【发病机制】 呕吐是一个复杂的反射动作,除了其中几种发生机制外,其他尚不完全了解。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它有两个功能不同的机构,一个是神经反射中枢一呕吐中枢(vomiring center),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部,直接支配呕吐的动作,它接受来自消化道、大脑皮层、内耳前庭、冠状动脉以及化学感受器触发带的传入冲动;另一个是化学感受器触发带(chernoreceptoi trigger zone,CTZ),位于延髓第四脑室的底面,同时还发现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与CTZ有关,由于CTZ位于呕吐中枢的后部,无血一脑脊液屏障的保护,因而比中枢的其他部位更易受血液及脑脊液中化学物质或毒素的影响。但CTZ不能直接支配呕吐的实际动作,只接受各种外来的化学物质或药物与内生代谢产物的刺激,并把由此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呕吐反射中枢,引起呕吐。 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1.中枢机制,即刺激化学感受器触发带。 2,外周机制,即化疗药物影响胃肠黏膜,引起肠道嗜铬细胞释放5一HT,激活小肠5一HT3受体,由此将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呕吐中枢。 3,皮质机制,即直接激活CTZ的5一HT3受体,继之激活延脑呕吐中枢或间接通过心理因素起作用。 4,前庭机制。 5,味觉和触觉的改变。 引起恶心的机制与呕吐相似,且常与呕吐相互联系,但恶心还可由多种刺激如前庭刺激、咽喉部的机械性刺激、不愉快的回忆、厌恶的视觉和嗅觉、内脏痛觉引起,有时则更多地与大脑皮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