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炎
什么是乳突炎?
乳突炎是乳突气房粘膜及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儿童多见。急性乳突炎如不能得到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1.乳突炎的临床表现: (1)常在急性中耳炎发病后2周或更长的时间发生症状。这是因为感染扩散至乳突,破坏骨质的结果,在乳突骨质内形成脓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耳流脓不逐渐减少,反而增多,引流受阻时流脓突然减少等。应考虑有本病之可能。全身症状亦明显加重,如体温正常后义有发热,重者可达40℃(以上。儿童常伴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 (2)乳突部皮肤轻度肿胀,耳后沟红肿压痛,耳郭耸向前方。鼓窦外侧壁及乳突尖有明显压痛。 (3)骨性外耳道后上壁红肿、塌陷。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一般鼓膜穿孔较小,穿孔处有脓液搏动,脓量较多。 2.乳突气化程度不同,发炎后表现亦有不同。 (1)气化乳突:小房骨片很薄,易于坏死融合形成大空腔,称为融合性乳突炎,如为毒性较强之溶血性链球菌和溶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感染,常致粘膜血管栓塞,出血坏死,小房充满血性分泌物,而骨壁未遭破坏,称为出血性乳突炎。 (2)间质型(板障型)乳突:骨小房少,皮层较厚且有骨髓结构,感染后形成骨髓炎,炎症经久不消,因引流不畅易并发颅内感染。 (3)硬化型(坚质型)乳突:小房很小,呈象牙样结构,感染后既不易引流亦不易形成骨质破坏,常引起粘膜组织增生,鼓膜松弛部充血,坏死,形成胆胆瘤。
疾病检查:
检查: 血象 白细胞计数增多,多形核细胞增加。 乳突X线拍片 早期可见鼓窦及乳突气房阴影混浊,呈云雾状。 如果由于乳突炎引起重耳鼓膜穿孔流脓后症状更为严重时,应进行乳突X线拍片或CT扫描的检查,听力学与X线的检查更有助于诊断病情。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不难得出诊断。
疾病治疗:
1.全身抗感染治疗 应及早应用大剂量抗生素类药物,如头孢他啶1一2g静脉滴注,每天2~3次;或马斯平1~2g静脉滴注,每天2次;或西普乐100-2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或拜复乐0.2~0.4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等。 2.局部治疗 鼓膜已穿孔流脓者,注意清理外耳道脓液,可每日1次用吸引器轻轻吸引,但注意负压勿过大,以免将水肿黏膜脱出妨碍引流,未穿孔或穿孔过小引流不畅者,应行鼓膜切开引流,然后以抗生素滴耳液滴耳。 3.乳突单纯凿开术抗生素治疗 及鼓膜切开反应不佳,且病情继续进展,全身症状重,并有并发症发生趋势或已发生者,应行手术治疗。采用耳后进路乳突单纯凿开术,目的在于清除全部病变气房,恢复乳突鼓室通气,建立充分引流。术中注意探查鼓窦入口处,应避免造成砧骨移位,并注意探查有无鼓室盖骨板或乙状窦骨板侵蚀破坏,术腔可放硅胶管引流,或充填纱条,切口不予缝合,术后换药,至术腔完全封闭愈合。
预防预后:
1.由于机体抵抗力弱,致病的毒力强,或治疗处理不当等,使中耳炎症继续发展,鼓窦入口被肿胀的粘膜堵塞,乳突内的脓液引流不畅,蓄积在乳突气房内,气房粘膜坏死脱落,骨壁因受脓液压迫及自身炎性病变的影响,发生脱钙、坏死,房隔破溃,气房融合,形成一大的脓腔,称融合性乳突炎或乳突蓄脓。 2.若由溶血性链球菌或流感杆菌引起的急性乳突炎,乳突骨壁多保持完整,气房内充满血性分泌物,称出血性乳突炎。 3.急性中耳炎虽获治疗,但由于抗生素用量不足,或治疗不彻底,乳突炎性病变虽继续发展,而全身及局部症状却不明显,以致不被发现,称隐性乳突炎。 4.急性乳突炎是乳突气房粘膜及骨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急性乳突炎如不能得到控制,炎症继续发展,可穿破乳突骨壁,引起颅内、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