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偏侧萎缩症
什么是面偏侧萎缩症?
面偏侧萎缩症为一种单侧面部组织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其临床特征是一侧面部各种组织慢性进行性萎缩。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起病隐袭。萎缩过程可以在面部任何部位开始,以眶上部、颧部较为多见。起始点常呈条状,略与中线平行,皮肤皱缩,毛发脱落,称为“刀痕”。病变缓慢地发展到半个面部,偶然波及头盖部、颈部、肩部、对侧面部,甚至身体其他部分,病区皮肤萎缩、皱褶,常伴脱发,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汗分泌增加或减少,唾液分泌减少,颧骨、额骨等下陷,与健区皮肤界限分明。部分病例并呈现瞳孔变化、虹膜色素减少、眼球内陷或突出,眼球炎症、继发性青光眼、面部疼痛或轻度病侧感觉减退、面肌抽搐,以及内分泌障碍等。面偏侧萎缩症者,常伴有身体某部位的皮肤硬化。仅少数伴有临床癫痫发作或偏头痛,但约半数的脑电图记录有阵发性活动。 病程 发展的速度不定。大多数病例在进行数年至十余年后趋向缓解,但伴发的癫痫可能继续。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本症形态特殊,当病员出现典型的单侧面部萎缩,而肌力量不受影响时,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仅在最初期可能和局限性硬皮病混淆。头面部并非后者的好发部位,本症的“刀痕”式分布也可帮助鉴别。
疾病治疗:
治疗: 目前的治疗尚限于对症处理。有人用氢溴酸樟柳碱5rag、与生理盐水l0ml混合,做面部穴位注射,对轻症可获一定疗效。还可采取针灸、理疗、推拿等。有癫痫、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眼部炎症者应给相应治疗。
预防预后:
一、病因 本症的原因尚未明了。由于部分病例伴有包括Hornet综合征在内的颈交感神经障碍的症状,一般认为和自主神经系统的中枢性或周围性损害有关。其他学说牵涉到局部或全身性感染、损伤、三叉神经炎、胶原性疾病、遗传变性等。起病多在儿童、少年期,一般在l0一20岁之间,但无绝对年限。女性患者较多。 二、病理 面部病变部位的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最先受累,然后牵涉皮肤、皮下组织、毛发和脂腺,最重者侵犯软骨和骨骼。受损部位的肌肉因所含的结缔组织与脂肪消失而缩小,但肌纤维并不受累,且保存其收缩能力。面部以外的皮肤和皮下组织、舌部、软腭、声带、内脏等也偶被涉及。同侧颈交感神经可有小圆细胞浸润。部分病例伴有大脑半球的萎缩,可能是同侧、对侧或双侧的。个别并伴发偏身萎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