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后综合征
什么是静脉炎后综合征?
静脉炎后综合征(postphlebitic syndrome)异名:腿静脉炎后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静脉性溃疡综合征、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静脉曲张性溃疡综合征。静脉炎后深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和血块的溶解、机化、再通等一系列变化,使静脉瓣破坏,深静脉回流功能发生障碍,引起静脉高压。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本征以中年女性为多。主要累及下肢,25%双侧性。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可表现为顽固性肿胀、水肿、行走后肿胀加剧、疼痛、变色。以后纤维化而产生结实的硬变、局部血液外渗而呈棕黄色素沉着,可有瘙痒及湿疹样皮疹。最后发生溃疡,而在内踝上方产生无痛性病变。除静脉曲张外,常见蜂窝织炎。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连续静脉造影(包括血管CT造影)、Trendelen-burg试验(检查静脉瓣)、Perthes试验(检查静脉侧支循环)、静脉压测定等有助诊断。 鉴别诊断: 本综合征应与糖尿病、溶血性贫血、硬红斑等引起的下肢皮肤病变相区别。
疾病治疗:
治疗: 抬高下肢,经常使用弹力绷带,防止持续性静脉高压。有顽固下肢溃疡,可手术结扎浅表静脉及交通支。下肢发绀和灼痛,可行交感神经切除术。近年来中医治疗此征也有一定进展。
预防预后:
病因病理: 静脉炎后深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和血块的溶解、机化、再通等一系列变化,使静脉瓣破坏,深静脉回流功能发生障碍,引起静脉高压,例如髂股静脉或胭静脉等深部静脉病变,使静脉正常功能破坏,来自右心房的静脉压直接影响到远端深静脉及其分支,尤其在直立位时,压力增高明显。由于静脉淤血及继发性静脉曲张,致使组织营养障碍。 皮肤的病理变化是:表皮有轻度细胞间隙水肿,内含少量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上皮结缔组织显著水肿,胶原肿胀,弹力纤维断裂,重度尖性浸润(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血管增厚、扩张,受损静脉一半变薄,一半纤维硬化性增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