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
什么是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necrotiting hyperplasticlymphodenopathy)又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972年首先由Kikuchi及Fujinoma报道,故又称Kikuchi-Fujinoma病。本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疾病。病因未明,多数认为与病毒感染(EBV、CMV、微小病毒B19、副流感病毒、风疹等)引起T细胞和组织细胞介导的一种高免疫反应,临床表现多样化。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15~40岁居多,占75%:男女之比为1:1.04,以年轻女性多见,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症状: 1、发病前5~7天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咽炎、咽结膜热等前驱症状。 2、临床经过呈急性或亚急性。表现为发热,星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热程1~2周,也可持续高热1月或间歇发热长4个月之久,抗生素治疗无效。 3、淋巴结肿大以颈、腋窝、锁骨上窝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为多,也可累及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或腹腔深部淋巴结,大小1~3cm,质软,活动,无粘连,部分有压痛,局部无红肿灼热感。持续1—3个月,随热型高低而增缩。少数伴关节痛,轻度肝脾大,持续3~10天。 4、30%有皮疹,但皮疹为多形性,可类似药疹、多形性红斑或亚急性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 分型: 本病病情轻重悬殊,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两型:①单纯型:脏器受累少,病程一般不超过3个月,有的可自然痊愈。②变异型:临床表现复杂,细胞免疫水平低,多脏器损害,多因单纯型并发感染而发生,可出现类似于结缔组织病,如成人still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weets综合征等表现。此外还可表现为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
疾病检查: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诊断: 一、实验室检查 血象呈白细胞减少,常低于4×10^9/L.伴贫血或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呈感染性组织细胞增多,甚至呈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淋巴细胞占优势,粒细胞减少或退行性变。血沉增快(74%),C反应蛋白阳性(50%),血清γ-球蛋白增高,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结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特点为: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包膜下皮质区广泛凝固性坏死灶,中心多为淋巴细胞与组织细胞,有多量核碎片。周围伴新月形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有吞噬现象及组织细胞崩解,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二、诊断 诊断要点①顽固性发热而抗生素治疗无效;②颈或腋下及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轻度肝脾大;③一过性白细胞减少。临床有上述三项可疑本病。④淋巴结活检有广泛凝固性坏死而无中性粒细胞浸润者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误诊率极高,主要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未及时对临床上可疑患者作淋巴结活检所致。主要鉴别疾病为: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相似,但传单有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且血清嗜异凝集抗体及EBV抗体阳性可鉴别。 (2)恶性淋巴瘤:鉴别主要依赖于淋巴结活检,恶性淋巴瘤增生的组织细胞有异型性,并可查到相应的肿瘤细胞及对包膜结构组织多处侵犯。 (3)化脓性或结核性淋巴结炎:化脓性淋巴结炎除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外,尚有局部淋巴结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血中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抗生素治疗有效等特点。颈淋巴结结核除有低热,血沉增快外,尚有其他结核中毒症状,淋巴结互相粘连,及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胸部X线片改变等,可以鉴别。
疾病治疗:
治疗: 糖皮质激素对多数病例有效(78.6%),用药3~5天热退,1周后淋巴结、肝脾缩小,3周左右恢复,以后逐渐减量,30天可停药。
预防预后: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不明,多认为由病毒感染引起,其依据为: ①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②外周血白细胞减少;③整个病程中淋巴结无化脓或软化倾向; ④抗生素或抗结核药治疗无效; ⑤病理改变主要在副皮质区,而该区往往是发生针对病毒的细胞性免疫应答的场所,坏死灶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能与EB病毒、疱疹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叭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及布鲁菌、耶尔森菌及弓形体感染有关。也有人认为它是免疫反应性疾病,有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易并发H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