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
什么是鼻鼽?
鼻鼽指因个体禀质特异,脏腑虚损,鼻窍失养,或兼感外邪,以突然、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连连、流清涕、鼻塞等症为主耍表现的鼻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至为鼽、嚏。”《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鼽者,鼻出清涕也。”鼻鼽相当于西医学的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现代医学认为它是发生于鼻部的变应性反应,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导致的包合IgE介导的炎症介质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是外界变应原与位于鼻黏膜的特殊性炎性或免疫防御机制性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而出现的以鼻流清涕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本病好发于青年人.男女均可,无地域性差别,但有常年性和季节性之分,常年者一年四季不断,尤其以清晨或闻及刺激性气体或粉尘、棉絮等激发;季节性尤其以春秋两季。《素问·金匮真言论》:“春善病鼽、衄。”本病发作与个体的体质有显著相关,多数表现为过敏性体质,如接触花粉、烟尘、化学气体等,或进食牛奶、海鲜等致敏物质。或素体虚弱、肺卫不固者尤易患本病。 症状:突发阵发性鼻内奇痒,甚则双眼睑、咽喉也痒,继之鼻内胀塞,喷嚏频作。流水样涕。发作迅速,消失也快。
疾病检查:
【诊断要点】 发作期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用探针触之深陷。鼻腔内有大量清水样分泌物潴留,下鼻甲肿大,间歇期鼻黏膜可为苍白、淡紫、暗红或正常。严重者可与鼻中隔及鼻底相紧靠,病程长者可以并发鼻息肉。若变应原(如室尘、真菌、花粉等)皮肤试验阳性反应,特异性IgE抗体检测阳性或变应原激发试验阳性,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粒细胞阳性或鼻黏膜刮片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阳性更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1)伤风鼻塞:本病初起除有鼻塞、喷嚏、流鼻水外,尚有头痛,周身不适,微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的表现。 (2)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本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相鉴别,但本病的特点是鼻黏膜嗜酸细胞浸润,鼻分泌物涂片均为阳性反应,而变应原皮试多为阴性。 (3)有主神经性常年性鼻炎:主要由于环境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自主神经平衡失调,剐变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导致胆碱能神经亢进,腺体分泌增强,以流涕和鼻塞症状突出,鼻黏膜充血、水肿者较多见,多发生于中年以上。 (4)血管运动性鼻炎:本病与交感神经支配失调有关,导致血管舒缩反应的异常改变,表现为间歇性或完全性鼻塞,虽有流清涕,但分泌物较黏稠,鼻痒和喷嚏轻轻。鼻黏膜充血性肿胀,鼻分泌物嗜酸细胞检查为阴性,变应原皮试阴性。 (5)妊娠期鼻炎:发生在妊娠初期,由于雌激素和黄体酮引起鼻黏膜腺体分泌增强,血管扩张,管壁变薄,渗透性增加,鼻黏膜充血、水肿,出现流涕、鼻塞症状,当分娩以后,妊娠期鼻炎的症状消失。
疾病治疗:
1.药物治疗 (1)肺气虚弱,风寒袭鼻 证候:卒发鼻内奇痒.酸胀不适,随即喷嚏连连,流水样涕,量多,鼻塞不通,全身可见倦怠懒言,咽痒咳嗽痰稀,面色咣白,恶风自汗。鼻黏膜苍白水肿。鼻甲肿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本证以鼻内奇痒,流水样清涕及伴有倦怠懒言,恶风自汗等肺气虚弱脉症为辨证要点。 治法:温肺散寒,祛风通窍。 处方:温肺止流丹(《疡医大全》)为主方,或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加苍耳子敬(《济生方》)加减。 鼻痒加蒺藜、蝉蜕、僵蚕、地龙。 (2)脾气虚弱.水温泛鼻 证候:鼻塞、痒较重,继而喷嚏连连,涕如水,量多,舌淡苔白滑,脉虚,平素常觉头重头昏,神疲气短,怯寒,四肢困倦,胃纳欠佳,大便溏薄。下鼻甲肿胀甚,苍白或灰暗,或呈鼻息肉样。本证以鼻塞、鼻痒,清涕量多,并伴有神疲气短,四肢困倦等脾气虚弱脉症为辩证要点。 治法:健脾益气,朴肺敛气。 处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或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清涕多加五味子、乌梅;鼻塞加苍耳子、白芷、细辛;喷嚏多加蝉衣、地龙。 (3)脾肾阳虚,鼻失温煦 证候:长年鼻痒不适,喷嚏连连,清涕难敛,鼻塞,嗅觉差,平素畏风冷,甚则枕后颈项肩背畏冷,四肢不温,面色淡白,或见腰膝酸软,遗精早泄,小便清长。鼻黏膜苍白,水肿,舌质淡。脉沉细弱。本证以鼻塞、鼻痒日久。畏风冷及四肢不温。面色淡白等脾肾阳盛脉症为辩证要点。 治法:温朴脾肾。助阳通窍。 处方:金匮肾气丸(《金匿要略))加减。 清涕多加肉苁蓉;鼻塞加苍耳子、辛夷:腰膝冷痛加杜仲、制首乌、续断。若出现眩晕耳鸣,健忘少寐,五心烦热,则为阴虚火热之象。宣加左归丸,以阴阳双补。 2.针灸治疗 (1)体针 基本处方:迎香印堂风门肺俞足三里 方中迎香为手、足阳明之会,上挟鼻孔;印堂为经外奇穴,为督脉所过之处,督脉沿额正中下行到鼻;肺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太阳主一身之表,外邪的入侵均由膀胱入里,取之可以补虚益肺;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取之可以驱散风寒之邪;足三里为胃经经穴,而足太阳和足阳明于鼻旁相接.另外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故取二穴可以补中益气达疏风之用。全方共奏益气固表、通利鼻窍的作用。 加减运用;若鼻都症状重者,加上基、鼻道、合谷以疏通鼻窍;脾虚便溏者。加脾俞、美元。温灸以健运脾胃;若阳虚畏寒、四肢不温者,加命门、肾俞以温阳固本,内补肾阳不足,外调督脉之畅。 操作方法:迎香、印堂、风门、上星、鼻通、合谷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法,局部穴位针感到达鼻腔为佳。肺俞、脾俞、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常规针刺后行补法,可配合灸法,足三里可用温针灸。每次留针20一30分钟,隔日l次,15次为l个疗程。(2)耳竹:取耳尖、风溪交替放血,也可耳压内鼻、肺、风溪背面、肾上腺、内分泌、额。 (3)埋线:取印堂、迎香、肺俞、大椎,合谷、足三里埋入羊肠线,15—20天埋1次,4次为1疗程。 (4)定位敷贴:l组取肺俞、心俞、膈俞,2组取脾俞、骨俞、足三里。将白芥子、延胡索各30%,甘遂、细辛各20%,研细末加入少许麝香成膏,于初伏、中伏贴第1组穴。末伏贴第2组穴,贴2—4小时连续贴3年。 3.其他治疗 (1)病因治疗:即免疫治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脱敏治疗。如组织胺脱敏治疗、封闭抗体脱敏治疗等。 (2)抗感染治疗:近年来随着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糖皮质激素的抗感染治疗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方案。患者在应用激素后,可使变应性炎症全面地受到抑制,炎性细胞明显减少,鼻黏膜水肿减轻。迟发反应可以完全被控制。 (3)对症治疗:包括减充血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症状。 (4)滴鼻法:鼻敏水或1%麻黄碱滴鼻液清鼻,每日3—4次。 (5)手术治疗:包括岩浅大神经切断术、翼管神经切断术或烧灼术,筛前神经切断术或电灼术等。
预防预后:
《灵枢·忧恚无言》:“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颞不开,分气失也。”《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有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由肺经受寒而致也。”本病表现在肺,其病理变化与脾肾关系密切。结合临床归纳如下: 1.肺气虚弱。风寒袭鼻久病体弱,肺卫不同,邪乘虚而入,肺气失宣,津液停聚,鼻窍壅塞,而发本病。 2.脾气虚弱。水洫泛鼻 久病体弱,饮食不调,或偏嗜,后天失养,或劳倦过度,脾胃受损,肺失所养,津液停聚,久滞鼻窍,而发本病。 3.脾肾阳虚.鼻失温煦 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久则伤肾,肾阳不足,摄纳无权,寒水上泛。肺失温煦,卫表不固,易感外邪,而发本病。